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1卷  第2期

专家述评
摘要:
专家论坛
摘要:
论著
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患者外周血穿孔素(perforin, 又称pore-forming protein, PFP)的表达, 探讨PFP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PBC、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 CHB)和69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 nuclear cells, PBMCs)中PFP mRNA基因表达的差异;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 CTL)和CD3+CD56+自然杀伤性T细胞(natural killer Tlymphocytes, NKT)的PFP蛋白表达量。  结果  PBC组PBMCs中PFP mRNA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 < 0.05);PBC、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NK、CTL和NKT占PBMCs的比例无明显差别(P>0.05), PBC患者NK、CTL和NKT中表达PFP蛋白的细胞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 < 0.01)。PFPmRNA基因表达量及NK、CTL和NKT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与PBC患者Mayo危险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 < 0.01), PBC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与NK、CTL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PBC患者PFP的异常表达, 提示PFP可能参与PBC的发病。PBC患者NK、CTL和NKT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可做为PBC患者生存预后的有效指标。
摘要:
  目的  评价干燥综合征患者及一级亲属记忆性B细胞(CD19+CD27+B细胞)及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on factor, BAFF)的外周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以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pSS)患者41例、患者一级亲属7名及正常健康献血者27名的外周血为标本,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记忆性B细胞, 用ELISA法检测血浆B细胞激活因子(BAFF)水平,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记忆性B细胞数目较正常人显著升高(11.10%±5.10% vs.9.24%±6.99%, P=0.0002), BAFF水平亦较正常人显著升高[(1.18±0.72)ng/ml vs.(0.43±0.19)ng/ml, P=0.0005];患者与其一级亲属的记忆性B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16.26%±8.30% vs.8.75%±3.82%, P=0.088), 患者的BAFF水平与其一级亲属比较显著升高[(1.29±0.46)ng/ml vs.(0.56±0.11)ng/ml, P=0.01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发现记忆性B细胞与5-min未刺激唾液量呈正相关(r=0.345, P=0.027), 与眼科角结膜评分呈负相关(r=-0.321, P=0.041), 与血清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无相关关系(P > 0.05)。BAFF与血清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口腔科灶性指数、眼科角结膜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记忆性B细胞在患者及其一级亲属高表达, 与临床客观指标评价相反, 提示记忆性B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从外周向腺体组织的迁移; 患者BAF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一级亲属, 与临床指标不相关, 表明BAFF可能参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后的一系列反应而并非直接引起疾病, 并且其水平尚不足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摘要:
  目的  分析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及过去14年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 以提高对胰腺癌影像学检查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0月至2009年10月414例胰腺癌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  结果  (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是诊断胰腺癌最敏感的影像学手段; (2)1995至2003年与2004至2009年比较, 以B超为首诊检查的患者人数显著下降(90.3% vs.74.5%, P=0.000), 而以CT做为首诊检查的患者人数在增加(9.0% vs.24.6%, P=0.000);(3)ERCP对胆管及胰管病变检出率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符合率分别为86.7%和75.0%, MRCP与B超、CT、EUS比较是检测胰胆管病变最敏感的检测手段(P < 0.05);(4)CT血管重建对脾动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血管浸润的检出率达80%、80%和60%。  结论  了解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胰腺癌诊断的特点, 对胰腺癌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  分析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辽宁省农村地区3232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全部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生活方式等其他相关因素调查。超重及肥胖分别按WHO及中国标准定义。  结果  按WHO标准, 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7.7%和2.2%;而按中国标准, 分别为23.7%和5.8%。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蒙古族、饮酒是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 而年龄及吸烟则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  辽宁省农村老年女性肥胖的患病率尽管较低, 但其超重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年龄、民族与超重和肥胖相关。
摘要:
  目的  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 DSS)以及恶唑酮(oxazolone, 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比较两种模型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评价两种模型。  方法  12只C57BL小鼠, 随机分为两组, DSS模型组(n=8)予3%DSS自由饮用5d, DSS对照组(n=4)饮用蒸馏水5d, 第6天处死两组小鼠。8只BALB/C小鼠, 随机分为两组, OXZ模型组(n=4)予皮肤涂抹3%OXZ(100%乙醇溶剂)0.2ml 2d, 5d后以0.8%OXZ(50%乙醇溶剂)0.15ml灌肠; OXZ对照组予皮肤涂抹100%乙醇0.2ml 2d, 5d后以50%乙醇0.15ml灌肠, 灌肠后第3天处死两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结肠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 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的水平。  结果  两种模型组小鼠DAI、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 DSS结肠炎、OXZ结肠炎均可导致MPO、TNF-α、NF-κB明显上升, DSS结肠炎IFN-γ明显上升, OXZ结肠炎IL-4明显上升。  结论  DSS及OXZ均能诱导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其中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Th2型炎症反应, 更接近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指导临床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诊治。  方法  对2008年本院2074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 描述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异常在健康体检人群的患病率, 通过双变量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人群总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27%, 男性为21.36%, 女性为11.48%;其他各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肥胖12.07%, 高血压24.70%, 空腹高血糖19.46%, 高总胆固醇血症36.38%, 高甘油三酯血症28.68%,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3.80%,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5.25%, 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2.59%, 脂肪肝40.28%;高尿酸血症组其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均较非高尿酸血症组高, 调整年龄、性别后两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脂肪肝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脂肪肝独立相关。  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异常独立相关, 其可能增加上述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ERCC1检测, 分析其与化疗反应率及生存期间的关系。  结果  56.4%(22/39)的肿瘤组织呈ERCC1高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 ERCC1低表达患者对含铂一线化疗的反应率优于ERCC1高表达者, P < 0.05。但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和疾病进展(time to progression, TTP)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ERCC1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因素之一。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左心耳激动显著延迟与术中强化间隔消融的关系。  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在本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20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步进式导管消融, 术后行左房激动标测并记录左心耳电活动, 术后1月行经胸心脏超声评估左房功能。  结果  术后23例出现左心耳激动显著延迟, 其中14例为初次消融病例, 9例接受了间隔线消融(OR 15.2, 95%CI 4.6~50.8, P < 0.001);另9例为第2次消融(包括2例左房隔离)病例, 9例患者也于初次消融中行广泛间隔复杂碎裂电位消融(P=0.002)。激动标测提示21例患者中18例(85.7%)左房最早激动部位转向冠状窦。术后1个月二尖瓣前向血流A峰为(18.2±17.0)cm/s, 与术前为窦性心律者比较显著下降, (20.2±19.1)cm/s vs.(58.2±17.9)cm/s(P=0.037)。随访(10.6±6.2)个月, 14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  结论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行间隔线或广泛间隔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可导致左心耳激动显著延迟, 可能影响左房功能, 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此术式应该慎重。
摘要:
  目的  分析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8例的临床特征, 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3例; 发病年龄最小19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52.7岁。首先诊断韦格纳肉芽肿, 并在激素应用过程中诊断肺结核5例, 这5例患者均为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 其中4例否认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 同时诊断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2例; 首先诊断肺结核, 后诊断合并韦格纳肉芽肿1例。临床表现肺部最常见为咯血, 其次为咳嗽、咳痰, 其他器官受累包括肾脏(异型红细胞尿), 耳鼻喉(流脓涕、听力受损)。韦格纳肉芽肿合并结核感染的治疗, 在尽量不减少激素剂量的同时加强抗结核治疗。  结论  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并不少见,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改善预后。
摘要:
  目的  分析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家系的临床、实验室特点, 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 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静脉血, 分别进行全自动及人工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 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蛋白; 透射电镜观察中性粒细胞胞浆包涵体。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9gene, MYH9)的40个外显子, 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 并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  结果  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占90%以上, 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42a、CD42b)均在正常范围内, 血小板功能正常; 中性粒细胞胞浆透射电镜可见无包膜分隔的包涵体, MYH9基因38号外显子第5521位核苷酸存在G→A杂合突变(GAG→AAG), 从而导致其编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A(NMMHC2A)第1841位谷氨酸变为赖氨酸, 正常对照及该家系正常者未见此突变。  结论  MYH9基因点突变并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巨大血小板是Fechtner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短篇论著
摘要:
  目的  研究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  方法  报告1例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患者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结果  1例26岁男性患者2年余前腹部、双胁、双腹股沟区多处出现皮炎, 皮疹处皮肤逐渐松弛; 1年余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症状, 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检查提示极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胸部高分辨CT检查提示双侧全小叶型肺气肿。皮肤活检证实为皮肤松弛症, 胸腔镜下肺活检见肺气肿及多个肺大泡形成。肺组织电镜提示肺泡间隔增宽, 间隔内未见成结构的弹性纤维, 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予以持续小流量吸氧, 并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吸入治疗, 病情维持稳定, 复查肺功能略有好转。  结论  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极其罕见, 弹性纤维破坏是其共同特征, 但其病原学至今仍不清楚。此类患者预后不佳, 家庭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
临床病理讨论
编者按
2010, 1(2): 179-179.
HTML (90) PDF(16)
摘要:
摘要:
正在消失的临床病理讨论
孙阳
2010, 1(2): 190-190.
HTML (67) PDF(10)
摘要:
综述
摘要:
摘要:
摘要:
病例报告
摘要:
摘要:
摘要:
指南
摘要:
医史钩沉
摘要:
在1936年5月J Clin Invest杂志上,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刘士豪、娄克斯等发表的1篇病例研究, 不仅是中国第1例胰岛素瘤的病例报告, 也不仅是同时代成功手术根治胰岛素瘤前10余例之一, 而且还通过提取肿瘤标本的胰岛素进行了生物测定, 并进行了详尽的代谢研究, 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毫不逊色, 反映了北京协和医院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风格及在国际医学界的学术地位。
政策与法规
摘要:
医学新闻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温馨提醒】近日,《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为:mjpumch@126.com,编辑部电话为:010-69154261,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