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 肥胖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4]。许多研究证实, 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系统慢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8],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世界健康报告》中将肥胖列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不但成为发达国家, 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关于超重及肥胖的研究结果显示, 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存在年龄及性别的差异, 女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9-12]。本研究分析辽宁省农村老年女性人群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 以为该特殊人群超重及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对象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对辽宁省阜新县7个乡镇共计64个行政村所有≥60岁常住人群(≥5年) 8043人进行调查, 具有完整的人体测量学数据6643名, 其中女性3232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均由中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调查开始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考查合格后方可参与调查。质量控制:本研究从调查前准备工作开始, 在各个阶段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避免流行病学研究中各种偏倚的产生。质量控制内容包括:(1)现场调查问卷由心血管临床流行病学家商定, 并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查, 保证调查表的可靠度和可信度; (2)现场调查前, 由乡镇防保站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减少选择性偏倚的产生; (3)编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手册》, 严格实施统一标准; (4)对所有调查员实施集中培训, 明确调查意义, 掌握调查问询方法; (5)随机抽取1%的研究对象进行复查, 评价所收集信息的可信度。
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及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教育水平、饮食情况等)。身高、体重、腰围测量。饮酒定义为每周酒精消耗量多于8 g; 吸烟为每天至少吸1支烟, 连续吸烟1年以上。测量体重及身高时要求研究对象脱鞋、仅穿着贴身衣物。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 BMI)为身高/体重2。体力活动包括工作和休闲娱乐活动, 详细评估方法见文献[13]。饮食类型由食物频率问卷[14]评估, 计算过去1年平均每周蔬菜及肉类消耗量, 根据消耗量的大小分别赋予0 ~ 6级评分, 相似的评分方法见ATTI CA研究[15]。
超重及肥胖诊断标准
WHO标准:根据BMI水平分为3组, 即正常(BMI < 25 kg/m2)、超重(25 kg/m2≤BMI < 30 kg/m2)及肥胖(BMI ≥30 kg/m2)。
中国标准:正常(BMI < 24 kg/m2), 超重(24 kg/m2≤BMI < 28 kg/m2), 肥胖(BMI ≥28 kg/m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 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描述,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 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按年龄分组(< 60, 60 ~ 69, 70 ~ 79, ≥80)不同组构成比采用χ 2检验; 超重、肥胖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 <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为老年女性人群, 平均年龄69. 5岁。正常(BMI < 24kg/m2)与超重及肥胖人群(BMI≥ 24 kg/m2)比较, 年龄(P < 0. 001)、民族(P < 0. 001)、体力活动(P < 0. 001)、教育水平(P= 0. 016)及吸烟率(P < 0. 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两组人群饮酒率(P=0. 150)及饮食积分(P=0. 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1)。
表 1 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人群基线特征不同诊断标准、不同年龄组老年女性人群超重及肥胖患病率
按WHO标准, 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人群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7. 7%和2. 2%;而按中国标准, 分别为23. 7%和5. 8%。不同年龄组别比较, 按WHO标准, 随年龄增加, 超重患病率降低, 而肥胖患病率在不同的年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156);按中国标准, 随着年龄增加, 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均成降低趋势(表 2)。
表 2 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人群不同诊断标准、不同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超重与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
超重与肥胖(BMI ≥24 kg/m2)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与肥胖和年龄呈负相关; 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更易发生超重与肥胖(蒙族P < 0. 001, 其他民族P=0. 030);吸烟人群较不吸烟人群超重与肥胖发生风险小(OR:0. 55), 而饮酒者较不饮酒者超重与肥胖的发生风险大(OR:1. 52) (表 3)。
表 3 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MI ≥24 kg /m 2)讨论
中国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 城镇与农村女性超重发生率分别为25. 8%和21. 4%, 肥胖发生率为9. 5%和6. 8% [16]。本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3. 7%和5. 8%, 尽管肥胖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但超重比例却明显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这与一项在西班牙老年人群中所作的调查结果一致[17]。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1)老年人食欲减退, 进食减少; (2)随着年龄增大去脂体重明显减少(大部分为骨骼肌组成成分), 相对的脂肪比例增大。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体重为80 kg的75岁老人脂肪比例为29%, 而相同体重的20岁年轻人脂肪比例只占15% [18]。相对于年轻人, 老年人这种以脂肪为主的超重危害更大。
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不同种族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不同, 这可能与不同种族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本研究发现, 蒙古族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高于汉族; 我国另一项对汉、回、维吾尔及哈萨克族肥胖发病率的研究也指出了这种民族差异[19]。
目前, 关于饮酒及吸烟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尚不多。本研究结果表明, 女性饮酒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 酒精虽不含营养素, 但却可以提供热量, 每克酒精在体内可提供29. 288 kJ(7 kc al)热能, 且饮酒时必然要佐以高脂肪、高蛋白佳肴, 可进一步增加热量摄入。大量研究已证实, 吸烟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体重指数低, 但一旦停止吸烟, 体重即会增加。有研究认为停止吸烟导致脂肪细胞代谢改变, 尤其可增加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20-24]。脂蛋白脂肪酶活性的增加可能是戒烟相关性体重增加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吸烟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
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环境因素为人们提供了预防肥胖症的空间, 应该抓住环境环节, 通过合理饮食、增强体育锻炼、限酒等方式降低肥胖症的发病风险, 提高国民的健康状况。
-
期刊类型引用(8)
1. 孔德元,李虎业,颜小明,魏胜泰,胡立炳,杨海明. TA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青海医药杂志. 2023(12): 6-8 . 百度学术
2. 公丕庆,陈金水,徐楷,张剑,胡志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胰十二指肠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报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06): 707-708 . 百度学术
3. 孙晓宁,郑月宏. 肠系膜上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协和医学杂志. 2020(05): 537-541 . 本站查看
4. 万经磊,卢娜,解英俊,杨永生. 胰尾部肿块型胰腺炎并发脾脏局部坏死1例. 浙江医学. 2019(06): 607-609 . 百度学术
5. 倪景远,姚璐,邵玉,戴婷,孙志霞. 超声诊断胰腺炎后并发肝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07): 536-537 . 百度学术
6. 蔡迪明,宋彬. 胰腺炎脾血管并发症的解剖与诊断进展. 华西医学. 2015(11): 2171-2174 . 百度学术
7. 陈国度,孟翔飞,王敬,向昕. 胆道术后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4例诊治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06): 427-430 . 百度学术
8. 蔡迪明,罗燕,李永忠,万晋州,张刚健,陈娟,曾聪,宋彬. 超声造影在急性胰腺炎脾血管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16): 1554-155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85
- HTML全文浏览量: 935
- PDF下载量: 93
- 被引次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