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多科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

北京协和医院多科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J]. 协和医学杂志, 2010, 1(2): 226-226.
引用本文: 北京协和医院多科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J]. 协和医学杂志, 2010, 1(2): 226-226.

北京协和医院多科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

  •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麻醉科和ICU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5例, 此类病例报道在国内尚属罕见。该成果获得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

    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 这种古老的顽疾包括老百姓所熟知的“罗锅”, 在古医书中已有记载。130°以上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由于畸形严重, 往往合并有严重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损害(全瘫或不全瘫),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此类患者手术治疗风险极大, 以往被认为是脊柱外科手术的“禁区”。

    自2005年始, 协和骨科在麻醉科、ICU等兄弟科室的大力配合下, 向这一“禁区”发起挑战。5例患者年龄12 ~ 63岁, 脊柱畸形严重, 术前Cobb角平均143°(130 ~ 152°), 在邱贵兴院士指导下, 经充分准备, 仉建国教授等应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成功完成了5例复杂且难度极大的脊柱矫形手术。术后5例患者Cobb角平均为62°(28 ~ 77°), 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循环呼吸衰竭, 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损害者得到恢复。2007年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以“怀孕的驼峰女”为题专门报道了其中1例患者诊治前后的变化(附图)。

    邱贵兴院士领衔的协和骨科在脊柱侧凸治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成果曾获得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彭慧明 余可谊)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3
  • HTML全文浏览量:  93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10-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