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1卷  第1期

主编寄语
摘要:
专家论坛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扎实进取春华秋实
李大魁
2010, 1(1): 18-21.
HTML (715) PDF(48)
摘要:
急诊医学在协和
马遂
2010, 1(1): 22-24.
HTML (107) PDF(23)
摘要:
摘要:
协和护理奇葩盛开
吴欣娟
2010, 1(1): 27-28.
HTML (90) PDF(16)
摘要:
摘要:
专家述评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论著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corpions ARMS)检测170例NSCLC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突变及k-ras基因12、13密码子突变, 统计分析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不同组织类型NSCLC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Scorpions ARMS检测结果显示, 170例NSCLC肿瘤组织中84例存在EGFR突变, 突变检出率为49.4%, 其中39例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改变, 34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 3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61Q点突变, 4例为EGFR第20外显子插入突变, 2例为EGFR第20外显子S768I点突变, 另外2例为EGFR第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和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同时存在。170例NSCLC肿瘤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4例k-ras基因突变, 检出率为8.2%, 均位于12密码子, 其中8例为12CYS点突变, 3例为12ASP点突变, 3例为12VAL点突变。未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突变发生在同一NSCLC肿瘤组织标本中。腺癌与非腺癌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突变更常见于腺癌。此外, 比较EGFR基因突变与NSCLC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发现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于女性、不吸烟、肿瘤较小(≤ 3cm)且分化程度较好的NSCLC患者; 然而,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等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 > 0.05)。  结论  中国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且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突变率较高; 而k-ras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很低, 其突变与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不会同时存在同一患者中。吉非替尼疗效和耐药与EGFR和k-ras基因突变相关。Scorpions ARMS技术可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EGFR与k-ras基因突变, 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在体外自然状况及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下分泌细胞因子的特点, 探讨LPS和细胞因子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集PBC、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 sjösyndrome, 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PBMCs, 分别置于加或不加0.01mg/ml LPS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 ELISA法检测PB-MCs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 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的水平。  结果  (1) 新鲜提取的PBMCs与液氮冻存复苏后的PBMCs, 在体外对LPS刺激的反应具有明显差异。(2)在无LPS刺激培养的PBMCs上清液中, PBC患者的IL-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在LPS刺激培养的PBMCs上清液中, PBC患者的IL-1β、IL-2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 LPS刺激后, PBC患者PBMCs上清液的IL-1β升高幅度和IL-2降低幅度与健康对照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 PBC与pSS比较, 无LPS刺激时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PS刺激后PBC患者IL-6高于pSS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 IFN-γ在PBC患者PBMCs上清液中几乎检测不到, 将LPS浓度提高至0.1和1.0mg/ml仍未检测到IFN-γ。  结论  PBC发病与细菌感染有关, LPS在PBC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多种细胞因子与PBC发病有关, 其中以Th1型细胞因子为主。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并被病理证实的87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并以病理证实的120个乳腺纤维腺瘤为对照(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  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年龄大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39.86±9.68)岁比(34.23±12.33)岁(P < 0.05);叶状肿瘤直径大于纤维腺瘤, (3.70±2.26) cm比(1.92±1.13) cm (P <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 肿瘤形状、后方回声及内部是否存在无回声区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肿瘤大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是乳腺叶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6和1.82, P < 0.05)。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纵横比及各种超声征象在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在超声声像图特征上具有较多重叠, 对年龄较大、肿瘤体积较大、内有无回声区、肿物后方回声衰减或肿物内血流丰富者应考虑乳腺叶状肿瘤的可能。不同病理类型的叶状肿瘤无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分析本院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211例, 肿瘤直径2~16cm, 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 并服用2~4周α受体拮抗剂。  结果  2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29) min (60~170min), 术中出血量(84.6±56.3) ml (15~250ml), 住院时间(4.9±1.6) d (3~7d);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0例、副神经节瘤41例。随访3个月至7年, 12例因复发、转移而被诊断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一经确诊, 应该在充分药物准备的基础上, 实施手术切除。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 具有微创、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影像诊断方法,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经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临床疗效。  结果  6例假性动脉瘤中3例位于脾动脉, 另3例分别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增强CT发现4例, 全部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明确诊断并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达10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增强CT和DSA是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经导管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应作为首选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c tumors, ITTs)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方法并分析其结局。  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6例ITTs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诊刮有效2例、化疗敏感2例、开腹子宫病灶切除术有效3例。3例病理大体类型为结节息肉型ITTs, 行诊刮+联合化疗有效; 3例肿块型ITTs, 行开腹子宫病灶切除术+联合化疗±诊刮有效。平均随诊35个月, 均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 CR), 月经均恢复正常, 随访至今无复发。3例有足月生产史者未再妊娠, 3例未生产者至今尚未妊娠。  结论  ITTs患者年龄 < 35岁(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病变局限于子宫, 且除外子宫多发病灶(病理弥漫浸润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尿道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1990-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尿道感染分离的4565株病原菌进行抗菌药物耐药监测。  结果  2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3%), 其次为粪肠球菌(12%)、屎肠球菌(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铜绿假单胞菌(6%)和肺炎克雷伯菌(6%)。2006-2009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均100%敏感, 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7.7%和76.4%。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  结论  住院患者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 且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 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2621例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  方法  2002-200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病例2621例, 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21例患者中男性1271例, 女性1350例, 年龄8~86岁(平均48.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 其中肾上腺手术1410例, 占53.79%;肾脏手术1041例, 占39.72%;肾盂、输尿管手术170例, 6.49%。手术时间20~120min (平均60.5min); 出血量10~1500ml (平均85.2ml); 住院日3~97d (平均20.6d), 术后住院日2~35d (平均6.5d)。共发生各类并发症191例, 均得到及时处理。  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技术已逐渐成熟, 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已逐渐替代传统手术方式。
短篇论著
摘要:
  目的  研究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疗价值。  方法  报告1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患者的ERCP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  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ERCP确诊, 且治疗后好转。  结论  肝包虫病患者突发急性胆系感染, 应怀疑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围手术期ERCP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价值。
综述
摘要:
摘要:
血友病患者的麻醉
许楠, 黄宇光
2010, 1(1): 108-112.
HTML (639) PDF(28)
摘要:
摘要:
政策与法规
摘要:
医学新闻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用钛板补上胸壁的窟窿
2010, 1(1): 71-71.
HTML (51) PDF(8)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温馨提醒】近日,《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为:mjpumch@126.com,编辑部电话为:010-69154261,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