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介入手术治疗贝赫切特病合并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介入手术治疗贝赫切特病合并主动脉假性动脉瘤[J]. 协和医学杂志, 2010, 1(1): 59-59.
引用本文: 腔内介入手术治疗贝赫切特病合并主动脉假性动脉瘤[J]. 协和医学杂志, 2010, 1(1): 59-59.

腔内介入手术治疗贝赫切特病合并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刘昌伟教授对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0例贝赫切特病(白塞病)合并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研究, 认为腔内治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而术后坚持长期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减少复发、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JVasc Surg杂志上, SCI影响因子达3.77。

    Behcet(贝赫切特)病, 是一种多系统的慢性损害性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复发性葡萄膜炎等。贝赫切特病伴有主动脉受累的患者, 临床上并不多见, 文献报道约为1.5% ~ 2.7%, 但死亡率高、预后极差, 未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死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998年Vasseur等首次报道通过分叉型支架植入成功治疗1例贝赫切特病合并主—髂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 证实了对此类患者腔内治疗的可行性。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自2002年4月始, 尝试对贝赫切特病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腔内治疗, 截至2008年4月共积累了10例病例, 腔内治疗均获成功, 并在国内首先开展利用主动脉支架自行开窗植入治疗累及肾动脉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 获得成功。10例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支架近端假性动脉瘤复发, 这2例复发的患者均未坚持进行激素治疗。

    通过对国内外多篇文献的总结, 并结合实际临床经验, 刘昌伟教授认为, 腔内治疗对于贝赫切特病合并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而术后坚持长期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亦十分必要, 能有效地减少复发、降低死亡率。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叶炜  刘暴,宣传处  陈明雁)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
  • HTML全文浏览量:  6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07-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