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卷  第1期

论著
摘要:
  目的  观察钙结合蛋白S100A8、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90和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基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 IS)患者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 CS)患者椎间盘终板内的表达。  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脊柱手术患者的椎间盘终板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间盘终板各4例, 用TRIzol法提取终板软骨中的总蛋白,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和对比椎间盘终板中S100A8、HSP90和CaM基因的表达。  结果  S100A8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而CaM和HSP90则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  S100A8基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需对该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
  目的  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  方法  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 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4(OR=4.07, 95% CI:2.98~5.55), 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 95% CI:1.19~2.38), 初潮年龄≥14岁(OR=1.41, 95% CI:1.07~1.87), 生存压力大(1~4级, OR=2.15, 95% CI:1.26~3.66;5~9级, OR=3.48, 95% CI:2.03~5.95), 绝经(OR=2.22, 95% CI:1.50~3.28)(P < 0.05), 乳腺癌家族史(OR=1.72, 95% CI:1.15~2.58), 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 95% 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 95% 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 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  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 癌前病变2例, 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 敏感性为97.1%, 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 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 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 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 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 < 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 18F-FDG的敏感性稍高,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 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 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治疗大鼠脑梗死及其减轻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作用。  方法  采集成人志愿者骨髓, 分离培养BMSCs;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2h再灌注脑梗死模型; 建模后第3天分别立体定向脑内移植5×105BMSCs和等量生理盐水, 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 建模后第14天TUNEL法检测梗死周边神经细胞凋亡; 建模后第28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周边神经元的存活; 采用依红-苏木素染色评估梗死体积。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梗死周边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7), 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 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5);同时, BMSCs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相对梗死体积(P=0.041);mNSS评分显示, 从MCAO后第14天开始, 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移植BMSCs可显著减少半暗带神经元凋亡, 缩小梗死范围, 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近距离治疗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27例, 年龄63~81岁, 平均75岁。临床分期:T1cN0M016例, T2aN0M011例; Gleason评分:5分14例, 6分13例;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2.8~14.6 μg/L, 平均8.5 μg/L。采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 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 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27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未使用内分泌治疗。  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2~74个月, 平均44个月。近距离治疗后27例前列腺癌患者最低血清PSA中位数为0.18 μg/L, 2例患者最低血清PSA在1.0 μg/L以上; 治疗后1年患者血清PSA中位数为0.71 μg/L, 平均为0.92 μg/L, 17例患者血清PSA在1.0 μg/L以下; 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0及48个月出现生化复发, 复发率7%(2/27)。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 予保留导尿1周后好转; 24例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 均在治疗后6~12个月内好转; 无1例出现前列腺直肠瘘。治疗前17例有勃起功能; 治疗后10例仍保留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 7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占41%)。  结论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对于中低危前列腺癌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多数患者可以保留性功能。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IE)患者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 根据杜克诊断标准(Duke criteria)共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209例, 7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选择其中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排除病例包括同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愈合期心内膜炎。  结果  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14.4)岁, 其中男性55例(77.5%)。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2.8%)。平均随访时间(42.4±32.4)个月(1~126个月), 1、5和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5±1.5)%、(92.6±4.5)%和(79.4±12.8)%。  结论  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治疗直肠肿瘤的应用效果。  方法  总结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接受TEM治疗的12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120例患者直肠病灶平均直径为(1.8±0.8)cm(0.5~5.5 cm), 病灶距肛缘平均距离(7.5±2.6)cm(4.0~20.0 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前壁43例, 后壁30例, 左侧壁26例, 右侧壁21例。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TEM肠壁全层切除106例, 黏膜下及部分肌层切除14例。平均手术时间(73.4±31.0)min(25~180 min), 术中平均失血(10.7±7.8)ml(3~6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直肠腺瘤43例, 直肠腺瘤癌变和直肠癌39例(其中Tis期22例, T1期8例, T2期9例), 直肠类癌15例, 直肠间质瘤2例, 直肠平滑肌瘤1例, 炎性息肉等20例; 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肛门出血2例, 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4/120)。术后平均住院日(3.4±1.3)d(2~8d)。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 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是目前直肠局限性肿瘤局部切除的首选方法。
摘要:
  目的  比较开胸术后早期3种新镇痛方法的疗效, 探求最佳镇痛方案。  方法  81例开胸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3组, 分别采用患者自控镇痛静脉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患者自控硬膜外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及肋间神经冷冻术(intercostal nerve cryoanalgesia, INC)镇痛,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进行手术日及术后3日疼痛评分, 同时用量表对3种镇痛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结果  PCEA组与PCIA组比较, 所用镇痛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用药次数明显减少(P < 0.01);VAS评分示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和INC组(P < 0.01)。术后第2、3天PCEA组较INC组自行排痰能力显著提高(P < 0.01), PCIA组亦较INC组明显提高(P < 0.05)。PCIA组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PCEA和INC组(P < 0.01), INC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PCIA和PCEA组(P < 0.01)。综合评估指标显示PCEA组显著优于PCIA和INC组(P < 0.01)。  结论  开胸术后早期PCEA的镇痛效果最好, 不良反应较低, 患者排痰能力最强, 综合评价最高, 是3种镇痛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摘要:
  目的  观察猪软骨样细胞与2种不同聚羟基乙酸支架的体外相容性, 为气管组织工程寻求合适的种子细胞载体。  方法  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软骨样细胞与单纯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 PGA)支架和胶原包埋PGA支架体外复合培养, 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猪软骨样细胞在2种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 MTT法测定软骨样细胞活性, 并与无支架的空白对照比较。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示软骨样细胞在胶原包埋PGA支架上吸附、生长良好, 而单纯PGA支架组未见到细胞附着、生长。MTT示软骨样细胞在2种支架材料上与无支架的单纯培养软骨样细胞的活性基本相同。  结论  胶原包埋PGA支架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材料, 可做为气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
摘要:
  目的  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 平均年龄61.5岁; 按照AO分型, A型11例, B型9例, 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 EF)21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23例, 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 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 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 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 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  结果  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 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 螺钉断裂1例; EF组有愈合延迟1例, 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 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 1年随访, 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 2年随访, 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 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摘要:
  目的  探讨腰骶段半椎体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本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了87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 对这8例患者的半椎体特点、手术方式、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完全分节型半椎体5例, 部分分节型半椎体3例。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1例,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7例。手术出血量200~2300 ml, 平均692 ml; 手术时间平均6.5 h。短节段固定6例, 长节段固定2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3.1°、9.8°和14.0°,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0.4%, 最终矫形率为57.7%;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2.5°、12.6°和14.2°,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61.2%, 最终矫形率为56.3%。术前4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全部病例随访12~82个月, 平均30.9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1例, 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 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 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最终随访时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 1例患者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 无矢状面失平衡发生。  结论  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可引起明显的冠状面躯干失平衡, 应及早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往往畸形较轻, 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如果畸形较重或代偿弯较明显则需要延长融合范围。
摘要:
  目的  比较同一住院周期内进行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和分期双侧TKA的临床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8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 在本院一个住院周期内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且随访资料满2年的患者233例。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时间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因素、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术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病程时间(从起病到手术)和术前合并症; 治疗因素包括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双侧手术总时间、双侧术中总止血带时间、双侧手术总引流量、总输血量; 疗效判定采用术前HSS评分、术后2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末次与术前HSS评分的差值)作为量化标准, 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  结果  一期手术组患者191例(男性31例, 女性160例), 分期手术组患者42例(男性5例, 女性37例)。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率明显高于一期手术组, 但两组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一期手术组(P < 0.01), 但一期手术组总输血量明显多于分期手术组(P < 0.01), 两组术前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总止血带时间、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年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手术组术后伤口并发症率高于分期手术组, 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 且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死亡率均为0。  结论  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 同一住院周期内一期双膝TKA和分期双膝TKA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通过对53例肺隔离症病例的分析, 以期达到临床医生对这一临床少见病的进一步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8年至2009年收治的5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其远期疗效。  结果  53例患者中男29例, 女24例; 年龄12~68岁, 平均年龄32.7岁; 病程1周到40年, 平均68个月。40例术前诊断为肺隔离症, 7例诊断为肺囊肿, 3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1例诊断为肺大疱, 1例诊断为胸腔积液待查, 1例诊断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50例采用开胸探查, 3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符合肺隔离症。53例患者中4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8年, 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 增强CT+三维重建是肺隔离症诊断的最佳辅助手段, 因其可引起感染、咳血, 甚至发生癌变, 一经诊断, 推荐手术治疗, 开胸手术或胸腔镜微创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合理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经济效益。  方法  应用SF-36健康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28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及52例延迟乳房再造患者的健康相关指数进行调查,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术后随访1~5年, 两组患者健康相关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刻再造患者平均总住院费用22 101.13元, 延迟再造22 691.90元(P < 0.05);即刻再造平均总住院日13.44 d, 延迟再造14.35 d(P < 0.05);即刻再造并发症发生率7.14%, 延迟再造7.69%(P>0.05)。  结论  应用合理的即刻乳房再造治疗流程, 能够保证医生在术中应用合理的切口对肿瘤进行最大限度地切除, 同时再造形态良好的乳房, 在减少肿瘤复发的同时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即刻乳房再造与延迟乳房再造相比, 能够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 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值得推广。
综述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教学与科研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协和学子
摘要:
医学新闻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消息
摘要:
更正
更正
2011, 2(1): 95-95.
HTML (51) PDF(8)
摘要:

【温馨提醒】近日,《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为:mjpumch@126.com,编辑部电话为:010-69154261,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