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13卷  第3期

述评
摘要: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整形美容大国,然而医美麻醉相关安全问题却十分严峻。虽然公立医院在麻醉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学科建设方面更为规范,但非公立医美机构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占据行业主导地位。随着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麻醉与镇静镇痛分会的成立以及《医疗整形美容麻醉安全规范》的制定,非公立医美机构的非法医疗场所、非资质人员从事麻醉和非正规供药渠道等“三非”问题已有所好转,但从业人员紧缺问题短期内仍无法解决。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服务理念的提升、行业行为的逐步规范以及从业者培训力度的加强,我国医美麻醉行业面貌将进一步改善。
专家论坛
摘要:
术中麻醉根据麻醉药物分布范围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其中局部麻醉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传统剂型经皮递送局麻药作用时间较短,且脂溶性差,限制了其在体表透皮方面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新型体表镇痛局麻药递送系统可将涂抹于皮肤的药物递送至真皮层以阻滞神经末梢痛觉传入,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提高了药物递送效率。此外,透皮给药相较于注射给药可显著增加给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本文概述了常用的局麻药透皮吸收促进方法以及目前已上市的透皮局麻药物,并结合研究进展对局部麻醉透皮技术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一展望。
摘要:
减少用药次数、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是临床局部麻醉的重要需求。然而,无论是当前临床使用的局麻药,还是生物毒素类潜在新型麻醉药均存在时效较短的问题。利用脂质体、聚合物微球等药物载体装载局麻药进行控释,可实现药物的长效、按需释放,从而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简要概述可用于局麻药控释的药物载体,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控释体系的设计、功能及其用于局部麻醉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此研究领域的挑战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脂肪、骨髓和脐带等多种组织中,能通过直接分化或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修复组织缺损、促进血管生成、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在抗衰老、毛发/组织再生、创面愈合、抗纤维化等多个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效果与安全性良好。未来仍需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以揭示其治疗机制,并进行长期的临床试验随访以考察其远期安全性。
摘要:
医疗美容可细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等,通过医疗手段维护、修饰和塑造人体容貌和形体上的美是医疗美容的目的。容貌和形体美的塑造更多依赖于医疗美容外科,因此美容外科是医疗美容的主体。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美容行业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但其并发症也不断攀升。本文对医疗美容外科相关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带来警醒。
摘要:
关于整形外科治疗结局的判定,无论是修复重建还是医疗美容,都高度关注形态的美化,但常无法用物理参数来衡量。如何清晰理解患者的诉求,正确进行医疗决策,是整形外科医生时常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学科特征背景下,患者报告结局测评量表(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PROMs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整形外科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诊疗工作提供帮助。
指南与共识
摘要:
预康复管理是加速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和启动环节。胸外科手术前多模式预康复可提高患者的围术期功能状态、改善手术预后的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胸外科预康复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内容尚缺乏指导规范,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困惑。《基于加速术后康复的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2)》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多次专家讨论结果,在胸外科预康复适用范围、推荐应用时间、预康复前综合评估、具体实施内容及管理流程5个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流行范围广,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负担。作为感染早期诊断和疫情防控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已在国内逐步开展临床应用。就目前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相关问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组织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感染控制、公共卫生及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等多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介绍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性能特点、结果解读及处置建议,并就不同场景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应用策略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析,以期为临床诊疗和疫情防控中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一检测技术提供参考建议。
指南解读
摘要:
鉴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较成人更具复杂性, 202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联合指南方法学专家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制定了我国首部《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该指南是对2011年我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的延续, 依据循证实践, 结合中国具体国情, 指南回答了12个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临床问题, 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和参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及管理的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规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诊断、合理用药及长期管理。本研究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以期促进指南的临床应用。
摘要:
困难气道是麻醉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规范困难气道患者的管理, 是麻醉工作的重要内容。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先后发布了多部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 使医务人员对困难气道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1月, 《202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发布, 从困难气道的评估、准备、管理等多个方面更新了内容。本文将从麻醉学角度, 对此版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以期为困难气道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
气道管理是急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困难气道管理是急诊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2022年,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发布了第四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从困难气道的定义、评估、准备工作、管理流程、拔管过程等方面均给出了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权威的困难气道管理规范。本文将从急诊医学角度对指南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我国困难气道管理水平。
论著
摘要:
  目的  对复合多聚体材料组成的局麻药缓释载体的药物释放特征和镇痛效果进行测评。  方法  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含盐酸布比卡因的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膜(静电纺丝膜, M组), 并以PLGA-PEG(聚乙二醇)-PLGA温敏凝胶包裹纺丝膜制备成含盐酸布比卡因的缓释递送系统(凝胶包裹静电纺丝膜形成的复合缓释载体, G组), 评定两组体外释放特征、体内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体外条件下, M组对盐酸布比卡因的累积释放时间可达5 d以上, G组累积释放时间可延长至10 d。体内条件下, M组和G组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大鼠模型的镇痛时间均可达14 d, 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M组盐酸布比卡因血药浓度在术后第1天达峰值[(0.294±0.029)μg/L], G组于术后第3天达峰值[(0.192±0.064)μg/L], 且峰值较M组降低, 两组盐酸布比卡因血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HE染色示, M组、G组大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以盐酸布比卡因纳米纺丝缓释膜为基础, PLGA-PEG-PLGA温敏凝胶包裹为介质的复合缓释材料, 可进一步延长盐酸布比卡因缓释时间, 具有长效镇痛效果且无毒性作用。
摘要:
  目的  对我国医疗整形美容手术麻醉行业现状进行调查, 以期为规范行业行为、保障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 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开展整形美容麻醉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医疗机构麻醉科设置, 麻醉科主任/负责人基本信息, 实施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的人员配置, 麻醉相关设备/设施及急救药品配置, 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工作、培训和科研情况, 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相关不良事件6个方面, 并对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调查了244家医疗机构, 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18家, 非公立医疗机构126家。(1)麻醉科设置: 100%的公立医疗机构和98.41%的非公立医疗机构设置了麻醉科, 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麻醉科以学组形式隶属于整形美容外科的比例显著高于公立医疗机构(32.54%比17.80%, P=0.008)。(2)麻醉科主任/负责人基本信息: 与非公立医疗机构比较, 公立医疗机构麻醉科主任/负责人为高级职称(94.07%比64.29%, P<0.001)、研究生学历(61.02% 比26.19%, P<0.001)、麻醉学执业年限大于15年(86.44%比38.10%, P<0.001)的比例均更高。(3)实施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的人员配置: 15.87%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无专职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 34.92%聘请了外院兼职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 虽然公立医疗机构每个手术间配置的专职麻醉医生数量显著高于非公立医疗机构(1.35±0.15比0.85±0.10, P=0.004), 但手术间与麻醉医生数量的比值均未达1∶1.5。关于职称和学历分布, 公立医疗机构职称为主任医师(11.14%比6.50%, P=0.009)和住院医师(28.77% 比20.42%, P=0.020), 学历为博士研究生(13.81% 比2.36%, P<0.001)和硕士研究生(45.03% 比21.51%, P<0.001)的专职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占比更高。(4)麻醉相关设备/设施及急救药品配置: 公立医疗机构麻醉苏醒室设置率(92.37%比73.02%, P<0.001)、其他多项麻醉相关设备配置率均高于非公立医疗机构。(5)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工作、培训和科研情况: 公立医疗机构近3年需提供麻醉服务的整形美容手术占比均高于50%, 而非公立医疗机构均低于50%;关于近3年需提供麻醉业务的整形美容手术采用的麻醉方式, 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均以全身麻醉(51.57%、59.93%)和静脉镇静镇痛(35.71%、36.14%)为主; 公立医疗机构中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兼台现象的比例(12.71%比31.75%, P<0.001)和每周工作时间>50 h的比例(10.17%比26.19%, P=0.017)均低于非公立医疗机构, 而每年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的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占比(51.80%比38.10%, P=0.033)、整形美容亚专业麻醉医生近3年人均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0.66±0.14)篇比(0.36±0.12)篇, P=0.001]与SCI论文数量[(0.21±0.06)篇比(0.07±0.03)篇, P<0.001]均高于非公立医疗机构。(6)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相关不良事件: 公立医疗机构近3年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非公立医疗机构(P均<0.001), 且二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开展整形美容手术麻醉服务的医疗机构存在麻醉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 以非公立医疗机构更为严重。相较于非公立医疗机构, 公立医疗机构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与其在麻醉学科建设、麻醉相关设施设备配置、专业技术水平、人员学历层次、专业培训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相关。
摘要:
  目的  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bandage contact lens, BCL)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5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SMILE术的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SMILE术后立即配戴BLC, 对照组常规配戴透明眼罩, 并均于术后第1天摘除。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间,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术后裸眼视力、非接触眼压、等效球镜度数, 总体手术满意度, 并记录BCL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0.2(0, 1.1)分比1.1(0.5, 2.1)分, P=0.007]、畏光[1.0(0, 2.0)分比2.0(0.8, 2.3)分, P=0.032]严重程度评分以及疼痛[0(0, 1.0)h比2.0(0, 6.3)h, P=0.014]、畏光[0(0, 1.0)h比2.0(0, 4.3)h, P=0.006]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术后24 h流泪、视物模糊严重程度评分及其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24 h, 疼痛对"活动能力""和他人的关系""睡眠"的影响程度在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 研究组对手术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10.0(9.0, 10.0)分比10.0(9.0, 10.0)分, P=0.617]。两组术后第1、2、7天裸眼视力, 非接触眼压, 等效球镜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BCL相关不良反应(球结膜充血), 摘除BCL后症状逐渐改善, 术后第7天裸眼视力恢复至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  BCL可减轻SMILE术后疼痛和畏光程度及其持续时间, 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对一种无需核酸提取纯化的寨卡病毒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  该检测方法基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技术, 样本处理采用病毒富集法: 取100~200 μL待测样本, 加入112~224 μL样本处理液Ⅰ, 5~10 μL样本处理液Ⅱ, 混匀后进行离心富集(12 000 r/min, 离心半径8.6 cm, 离心5 min)。离心后弃上清液, 加入20 μL复溶缓冲液重悬沉淀; 取10 μL重悬液, 加入50 μL PCR反应液上机检测。从定量检测下限、交叉反应、抗干扰性、精密度方面评价该检测方法的性能。收集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样本(血清、尿液、唾液样本), 随机选取约1/5构建寨卡病毒感染模拟临床样本, 进一步评定该检测方法的性能。  结果  该检测方法对MR766、ZKC2/2016毒株的检测下限均为101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50)/mL; 对17种常见虫媒病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无交叉反应发生; 潜在干扰物质胆红素(15 mg/L)、血红蛋白(100 mg/L)、甘油三酯(2000 mg/L)、IgG(37.5 g/L)和EDTA-Na2(2.5 g/L)对其检测结果无干扰; 检测低、中、高浓度寨卡病毒的批次内和批次间Ct值变异系数均<10%, 精密度良好。共收集344份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样本, 其中构建寨卡病毒感染模拟临床样本73份。采用该检测方法对344份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均与实际相符, 无假阳性和假阴性。  结论  寨卡病毒简单富集后再检测的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 检测结果不受干扰物质的影响, 检测下限满足临床需求, 且操作简便, 但应用效果仍需在真实临床样本中进一步验证。
摘要:
  目的  设计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 从处方源头拦截超剂量医嘱, 保障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制订88种抗肿瘤药物阈值拦截/警示策略, 建立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 对超剂量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拦截/警示。调取2021年1—6月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拦截/警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共拦截/警示医嘱665条, 其中触发拦截功能的医嘱共642条(96.54%), 触发警示功能的医嘱共23条(3.46%); 拦截/警示的药品以口服片剂为主(74.29%); 被拦截医嘱中, 频次错误占比最高(64.22%), 其次为途径错误(11.73%)和剂量错误(9.92%)。拦截超剂量医嘱564条, 涉及抗肿瘤药物28种; 拦截次数最多的抗肿瘤药物为甲氨蝶呤片, 平均超剂量7倍;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平均超剂量倍数排名第1, 平均超剂量1000倍。拦截超途径医嘱78条, 涉及5种抗肿瘤药物。  结论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从处方环节杜绝了医嘱超剂量用药错误, 切实保障了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
摘要:
  目的  对胸导管结扎术(thoracic duct ligation, TDL)治疗原发性乳糜胸失败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经外院TDL治疗失败的原发性乳糜胸患者。对其入院后临床表现及直接淋巴管造影(结合淋巴管造影后CT影像学资料)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共入选3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乳糜胸患者。TDL治疗后, 50.0%(19/38)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加, 36.8%(14/38)的患者出现了新症状。直接淋巴管造影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的胸导管结扎均较彻底, 但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回流障碍, 表现为淋巴管扩张(94.7%, 36/38)和不同形式的淋巴管反流(92.1%, 35/38)。  结论  TDL治疗失败的原发性乳糜胸患者的渗漏点应位于乳糜池及其属支淋巴管与结扎点之间, 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胸导管结扎加重了原本存在的淋巴回流障碍有关。建议原发性乳糜胸患者于TDL术前均行淋巴管造影检查, 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综述
摘要: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慢性瘙痒是其特征性症状之一。AD瘙痒的发生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调节异常及外界环境因素相关; 瘙痒-搔抓恶性循环可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促进皮肤炎症反应及神经失调过程, 是AD瘙痒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目前控制AD瘙痒的药物包括外用药物和系统药物, AD瘙痒机制的研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如IL-4、IL-13、IL-31、JAK、IL-33等。本文就AD瘙痒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摘要:
肿瘤耐药的产生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相互作用的结果,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是TME中的主要免疫细胞, 在炎症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与肿瘤耐药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其中M2型TAMs浸润则预示着不良的临床结局。本文主要针对TAMs参与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减少肿瘤耐药、增强抗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参考。
摘要: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 出现了若干COVID-19相关甲状腺疾病的报道, 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以及原因未明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本综述旨在对COVID-19相关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并探究可能的发生机制。
疑难病与罕见病专栏
摘要: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皮肤纤维化和皮下组织萎缩可导致患者外貌受损, 因此常需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总结了局限性硬皮病的病理生理、术前评估、外科治疗进展与临床困境, 并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治经验,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临床实践指南
摘要:
  目的  调查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中研究空白的报告情况,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以期促进指南研究空白报告的规范性和清晰性。  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 纳入报告研究空白的指南, 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共226篇, 其中27篇(11.9%)报告了研究空白, 共报告78条研究空白, 中位报告条数为2条(范围: 1~10条)。报告研究空白的指南中, 11篇指南的研究空白出现在"待解决问题""未来研究的优先建议"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等独立部分, 16篇指南的研究空白融合在"总结""讨论"和"结语"等部分。具体内容方面, 主要涉及疗效(15.4%, 12/78)、安全性(12.8%, 10/78)、新方法/新方案/新技术/新产品(10.3%, 8/78)和生物标志物(9.0%, 7/78)。清晰性方面, 按照PICO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utcomes)原则解构后, 45条(57.7%, 45/78)研究空白包括其中2个或2个以上要素。  结论  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中, 研究空白的报告率和清晰性均有待提高, 研究空白出现的位置不固定, 建议指南制订者在指南中独立报告研究空白并力求做到规范、全面、清晰, 以期能够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援藏援疆专栏
摘要:
  目的  对西藏地区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21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资料完整的全部AE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其临床和病理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信息, 并通过显微镜对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 总结其病理特征。  结果  共纳入44例AE患者。其中男性17例, 女性27例; 平均年龄(36.2±12.3)岁; 32例为农牧民。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常见(54.5%), 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13.6%), 29.5%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T检查示23例为单发病灶, 21例为多发病灶(肝内多发病灶15例, 多脏器受累6例); 33例经CT检查诊断为AE。组织病理学示送检标本以巨块型为主, 直径1.0~23.0 cm, 切面呈蜂窝状。显微镜下可见病灶内存在大小、形状不一的小囊泡, 其外层囊壁为薄层粉染角质层。囊泡以外生性方式增殖为主。早期病变可见坏死囊泡周围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伴肉芽肿形成; 晚期陈旧性病变见粉尘状钙化和大片状坏死。44例均可见早期肉芽肿性病变和晚期陈旧性病变不同程度混合存在, 其中5例伴脓肿形成。31例行根治性手术, 13例行姑息性手术+药物治疗, 随访2~82个月, 死亡3例、存活41例。  结论  西藏地区AE患者以青壮年农牧民为主, 女性多见。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 少数病例可累及肺或多脏器。临床表现与受累脏器相关, 以消化系统症状较常见。影像学检查对典型病例的辅助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非典型病例或合并脓肿时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可见泡状棘球蚴虫体呈球形囊泡状结构, 且不同时期的病变常混合存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临床病例评析
摘要:
静脉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血管内硬化治疗是其治疗的一线方案。对病灶进行准确穿刺是血管内硬化治疗的关键, 如穿刺有偏差, 很可能造成局部溃疡、坏死等并发症。本例静脉畸形患者在诊疗中应用了新研发的实时MRI导航技术, 顺利实现了对常规手段难以到达的深部病变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 以期为静脉畸形或其他软组织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
医史钩沉
摘要: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是我国现代儿科发源地之一, 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科学家, 在我国现代儿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年报、人事档案, 结合医学论文、回忆录等一手史料及现有研究中的二手史料, 追溯并梳理了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早期发展史, 旨在深入挖掘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 丰富我国儿科史研究, 并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医学与社会发展史。

【温馨提醒】近日,《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为:mjpumch@126.com,编辑部电话为:010-69154261,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