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北京协和医院院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
今天我们来到协和医院, 主要是了解和体会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和医院的管理、运转情况, 进一步加深对医务工作者辛勤工作的了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协和90年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应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我曾通过书籍和展览了解协和医院的历史, 深刻感受到协和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 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到科室管理, 如查房、交接班、护理和病历书写等, 都渗透着协和文化, 体现着医院的严谨作风和严格管理。90年来, 协和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过去的老建筑到现在的新楼宇, 再到未来的协和城, 环境、设备水平均有了很大提高。在硬件建设取得飞跃的同时, 要抓好人才培养, 要把好的作风和传统发扬下去。
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去年夏天我来协和调研, 得知日门诊量已突破1.2万人次, 比较担心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今天我又一次来到协和门诊, 门诊量依然很高, 每个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 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协和医生依然能够保持高水准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 实属难得。为什么协和医院的门诊量居高不下?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随着医改的深入, 医保制度的逐步健全, 更多的人能够看上病了; 二是协和医院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门诊的压力和负担不断增加。这种状况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看病难主要是指看大医院和好医生难。“全国人民奔协和”是对协和的信任, 为此我们要共同努力, 更好地完成我们肩负的重任。
今年是我国新医改方案实施的第3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年初就召开了医改工作会议。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如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120元提高到200元, 把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15元提高到25元, 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 这些措施使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我希望, 协和医院作为国家医疗队的主力军,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首先, 应继续深入开展为群众服务的便民、惠民措施, 解决看病难问题。在挂号、诊疗、护理、付费、取药等一系列服务流程设计中要特别关注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医改的最终成果就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医务人员受鼓舞。大医院应进一步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 提高工作质量, 改进工作效率,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次, 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总体上来讲, 我国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医疗资源特别是优势资源短缺。国家已投入很多资金对乡镇卫生院、县医院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 但人才培养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无法短期内看到实效。协和医院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航空母舰的作用, 为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再者, 应积极支援基层。日前正式发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增加财政投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 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短缺尤为明显, 需要大医院支持。大医院向基层医院派遣专家组, 不仅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还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今年卫生部把县医院确立为重点发展对象, 目标是让90%的医疗服务在当地进行, 减少百姓看病就医的费用, 同时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协和医院还应积极探索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方式方法。今天我参加了医院的各种会议, 觉得协和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让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 对医院发展方针和重大问题发表意见, 院领导班子集中大家的意见进行决策, 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依靠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把工作做得更好, 使医务人员受到更大的鼓舞。
(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 陈明雁整理)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9
- HTML全文浏览量: 115
- PDF下载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