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探索

陈钰, 薛华丹, 张大明, 石羽茜, 孙昊, 丁宁, 苏童, 朱惠娟, 金征宇, 张抒扬

陈钰, 薛华丹, 张大明, 石羽茜, 孙昊, 丁宁, 苏童, 朱惠娟, 金征宇, 张抒扬. 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探索[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 13(4): 702-708. DOI: 10.12290/xhyxzz.2021-0800
引用本文: 陈钰, 薛华丹, 张大明, 石羽茜, 孙昊, 丁宁, 苏童, 朱惠娟, 金征宇, 张抒扬. 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探索[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 13(4): 702-708. DOI: 10.12290/xhyxzz.2021-0800
CHEN Yu, XUE Huadan, ZHANG Daming, SHI Yuxi, SUN Hao, DING Ning, SU Tong, ZHU Huijuan, JIN Zhengyu, ZHANG Shuyang.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ode of Clinical Postdoctoral Trainees in Radiology Department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2, 13(4): 702-708. DOI: 10.12290/xhyxzz.2021-0800
Citation: CHEN Yu, XUE Huadan, ZHANG Daming, SHI Yuxi, SUN Hao, DING Ning, SU Tong, ZHU Huijuan, JIN Zhengyu, ZHANG Shuyang.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ode of Clinical Postdoctoral Trainees in Radiology Department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2, 13(4): 702-708. DOI: 10.12290/xhyxzz.2021-0800

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探索

基金项目: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2020zlgc0112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年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2021zlgc0708

2020年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公开竞争项目 Grant#20-385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1002320190011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金征宇, E-mail:jinzy@pumch.cn

  • 中图分类号: R-05;G642.4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ode of Clinical Postdoctoral Trainees in Radiology Department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Funds: 

Special Fund Support Project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2020zlgc0112

Teaching Quality Engineering Project(Medical Education Scholar Program) 2021zlgc0708

2020 CMB Open Competition Research Program Grant#20-385

Education Reform Rrojec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10023201900112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是中国探索新时代医学精英教育的崭新形式。放射科作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的首批试点科室, 基于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提出的6项核心胜任力目标, 结合放射科工作特点, 建立了基于核心胜任力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体系, 同时优化了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 使该项目成为培养中国复合型放射医学精英人才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样板, 为教学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The postdoctoral training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 explores a new form of medical elite education in China. As one of the first pilot departments of the clinical postdoctoral program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has established a clinical postdoctoral training system and optimized th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based on the six core competence objectives proposed by the consensus of the resident core competence framework of China Resident Training Elite Teaching Hospital Alliance. This program has thus become a post-graduation education project for training Chinese compound radiology elites, which can in tur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in other teaching hospitals.
  •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培养方案包括医学预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阶段,实行八年一贯制的本硕博连读,旨在夯实基础、强化技能、注重素质、整体优化,助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医学阶段理论学习如不能与临床实践有机衔接,一方面将导致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另一方面不利于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是在基础医学阶段,通过对临床实践的感性认识,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初步整合以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接作用[1-2]。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94年率先设立“早期接触临床”课程;2010年起逐渐形成包括早期进病房、早期接触患者和社区医疗实践三部分的教学模式,并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为基础学习的方法[3-5];2020年,为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引入跨专业教学(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围绕提高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开展课程设计,并纳入医学生早期职业规划等专题[6]。本研究旨在对改革后的“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度和获益度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为便利抽样调查,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其已完成医学预科学习(2.5年),进入基础医学阶段(1.5年)学习,并在第6、7学期完成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2021年11月,依托问卷星平台,采取自愿扫描二维码匿名填写的方式开展线上问卷调查。

    本研究已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审批号:S-K1888),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于2021年4月至11月开设,隔周教学,共36学时,其中包括理论学习8学时,临床实践25学时,课程总结汇报3学时。理论学习部分涵盖课程介绍、职业形象与职业素养、临床护理、院内感染与防控、医保政策解读、安全的医疗行为与法律、医学生早期职业规划、舒缓医学。临床实践部分包括参观院史馆/病历展、病房观摩(熟悉病房环境、熟悉护理工作和医护合作、病房临床工作观摩)、门诊观摩、医患沟通(应用跨专业教学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场景的小组教学)、舒缓医学(应用跨专业教学方法、模拟临床场景的小组教学)、校外实践(应急救援和社区医疗服务)。

    采用5分制李克特(Likert)量表对课程总体、课程对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提升情况、课程设置需求度和获益度进行定量评估,1分为“完全不提升/需求/获益”,2分为“比较不提升/需求/获益”,3分为“不确定是否提升/需求/获益”,4分为“比较提升/需求/获益”,5分为“非常提升/需求/获益”。(1)课程总体评估: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在基础医学阶段的重要性及课程对医生职业的认知提升度三方面。(2)课程对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医学生临床技能、医患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了解程度、临床医疗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7个维度[7]。(3) 课程设置需求度和获益度:分别评估医学生对课程介绍及参观院史馆/病历展、职业形象与职业素养、临床护理、院内感染与防护、医保政策解读、医学生早期职业规划、病房观摩、门诊观摩、安全医疗行为与法律、医患沟通、舒缓医学、校外实践12门课程的需求度和获益度。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李克特量表评分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与调查的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共75人,其中63人填写了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0%。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分为(4.37± 0.77)分,课程在基础医学阶段的重要性评分为(4.48±0.78)分,课程对医生职业的认知提升度评分为(4.16±0.75)分。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对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的认知度提升方面,7个维度的认知度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4.27±0.81)分]和医患沟通技能[(4.16±0.85)分]为“比较提升”,其他维度提升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批判性思维和研究[(3.86±0.98)分]、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了解程度[(3.83±0.89)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3.60±0.93)分]、临床医疗信息管理能力[(3.60±0.99)分]、医学生临床技能[(3.41±1.09)分],见图 1

    图  1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对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提升情况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需求度方面,91.7%(11/12)的课程达到了“比较需求”,其中需求度居前3位的课程依次为门诊观摩、病房观摩、医患沟通,课程介绍及参观院史馆/病历展的需求度相对较低。“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获益度方面,66.7%(8/12)的课程达到了“比较获益”,其中获益度居前3位的课程依次为医患沟通、病房观摩、门诊观摩。4项课程的获益度低于需求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照二者的均值差异大小由高至低依次为校外实践、医保政策解读、安全医疗行为与法律、门诊观摩,见表 1

    表  1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需求度和获益度评分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 理论课学时 实践课学时 需求度(x±s, 分) 获益度(x±s, 分) P
    课程介绍及参观院史馆/病历展 1 2 3.51±1.08 3.44±1.01 0.652
    职业形象与职业素养 1 0 4.08±0.90 4.02±0.85 0.451
    临床护理 1 0 4.30±0.73 4.17±0.89 0.483
    院内感染与防护 1 0 4.37±0.70 4.11±0.81 0.882
    医保政策解读 1 0 4.16±0.75 3.78±0.96 0.017
    医学生早期职业规划 1 0 4.48±0.64 4.08±0.96 0.175
    病房观摩 0 6 4.73±0.60 4.65±0.63 0.241
    门诊观摩 0 6 4.76±0.50 4.51±0.88 <0.001
    安全医疗行为与法律 1 0 4.29±0.71 3.97±0.93 0.048
    医患沟通 0 3 4.65±0.57 4.73±0.48 0.150
    舒缓医学 1 2 4.29±0.85 4.38±0.77 0.647
    校外实践 0 6 4.51±0.78 3.71±1.18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医学以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为基础,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6个方面照护健康。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应“强化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指明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重要性。“早期接触临床”是临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医学生认知职业属性、培养职业胜任力的关键起点,也是早期职业规划的启蒙阶段。实践证明,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强化职业认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沟通技能、促进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满意度[8-9]。此外,“早期接触临床”可明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是医学教育早期阶段的必需部分,对未来整个执医生涯亦具有深远影响[10]。但目前众多医学院校开设的“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深入度、学时分布不一,带教老师专业水平和带教意识参差不齐,评价体系不健全等[11-12]。本研究通过评估北京协和医学院“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实施效果,以期为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开设该课程提供协和经验。

    本研究课程总体评价结果显示,课程在基础医学阶段开展的重要性、课程目标达成度及提升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度方面均较为满意,提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计合理、科学,可获得医学生充分的认可。在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提升方面,课程介绍及参观院史馆/病历展、职业形象与职业素养、早期职业规划共5学时,其着重提升了医学生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等方面的认知;通过病房观摩、门诊观摩以及与标准化病人分组沟通实践共15学时,着重提升了医患沟通技能,为医学生早期感受临床工作氛围创造了条件,并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提高,为未来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通过医患沟通实现医患共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群体健康/医疗卫生系统和临床医疗信息方面,通过院内感染与防控、医保政策解读、临床护理、安全医疗行为与法律、舒缓医学、校外实践等,让医学生对群体健康/医疗卫生系统有了全面了解,并加深其对临床医疗信息管理的认知与体会,有利于后续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医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方面提升的相对较小,表明仍需在后续临床医学阶段中逐步学习与积累。

    在对“早期接触临床”总体评估和该课程对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提升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需求度和获益度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91.7%课程需求度为“比较需求”,66.7%课程获益度为“比较获益”,提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需求度和获益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需求度和获益度居前3位的课程均为门诊观摩、病房观摩和医患沟通,亦提示该课程充分满足了教学需求。

    此外,在课程需求度方面,虽然课程介绍及参观院史馆/病历展评分仅为(3.51±1.08)分,但其为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具有深远意义,相信医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将会有更多体会和感悟。在课程获益度方面,医保政策解读、安全医疗行为与法律、校外实践未达到理想的获益,且获益度与需求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考虑与初涉基础医学知识的医学生,尚未充分体会临床医疗流程和法规政策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保障作用相关,可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和实践讨论以进一步加深医学生对此课程的理解。校外实践课程的需求度较高而获益度较低,与因不可抗力采取了线上教学相关,未来将进一步通过线下实践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为医学生提前熟悉并适应未来职业环境提供了诸多帮助。本课程的最大亮点是医患沟通实践中,师资团队由临床医师、护师和标准化病人组建而成,采用了学员由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学生共同组成的新型跨专业教学模式(本文仅评价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中的教学效果),并应用于课程设计、师资培训、课堂教学三个环节,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其提前适应临床工作场景,获得了学员的一致认可[6]。本研究在2018年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结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后即展开效果评价,部分学员建议应进一步增加多场景多专业实践、案例分析实践、与高年资学长交流的环节,为课程优化提供了反馈信息和参考依据。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1)受学员数量限制,样本量较小,且有效问卷率为84.0%,可能存在研究对象选择偏倚;(2)通过扫描二维码自行填写的方式展开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主观性;(3)缺乏远期效果评估。后续研究中,拟对所有完成“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医学生进行随访,通过序贯分析进一步评估该课程的长期教学效果。

    在基础医学阶段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医学生对职业属性及核心学习目标的认知度,学员具有较好的需求度和获益度。未来仍需加强学员对医保政策、医疗安全性与法律重要性的相关认知,并切实开展校外实践,切身参与医疗实践,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完善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核心学习目标的认知度和早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作者贡献:金征宇、薛华丹、朱惠娟、张抒扬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督导实施;薛华丹、张大明、陈钰、石羽茜、孙昊、丁宁、苏童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调整改进;陈钰、苏童、张大明、石羽茜负责文章撰写及修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 图  1   2017级与2018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360°评价体系的评价角色及加权系数

    A.2017级学员由7种评价角色构成;B.2018级学员由6种评价角色构成(缺少护师的评价)

    图  2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核心胜任力360°评价雷达图

    A.2017级学员由7种评价角色进行评分;B.2018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由6种评价角色进行评分

    表  1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轮转计划比较

    项目 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轮转时长(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轮转时长(月)
    X线报告 5 6
    胃肠造影 3 4
    CT报告 8.5 10
    MR报告 8 7
    超声 1 3
    核医学 3 3
    登记台 0.5 0
    X线技术组 0.5 0
    CT技术组 0.5 0
    MR技术组 4 0
    科研训练(含出国访问) 2 0
    急诊值班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 未开展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360°评价体系的评估问题

    核心胜任力 评估问题
    知识技能 (1)医学知识及临床思维
    (2)医学技能
    沟通合作 (3)医患沟通
    (4)团队合作、领导力及管理能力
    职业素养 (5)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及利他精神
    病人照护 (6)临床决策及循证医学
    (7)病人安全管理
    教学能力 (8)临床带教
    终生学习 (9)自主学习
    (10)学术活动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360°评价体系的评估问题示例

    等级 知识技能:医学知识及临床思维
    1 能够观察并获取主要信息,提出鉴别诊断,并识别关键发现;能够区分正常与异常
    2 能够进行二次观察,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并提出处理方案
    3 能够提出精确、明确、高效的解读;能够优先考虑鉴别诊断并提出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4 观察细微,能够适当提出单一诊断建议;能够结合指南和当前的研究文献提出处理建议
    5 能够达到专科医生的水平及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解读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2019年度临床技能考核结果(x±s)

    学员 病例诊断 CT重建 医患沟通 计算机读片
    2017级 84.67±4.51 98.00±1.00 95.00±4.33 89.03±3.19
    2018级 83.50±2.12 96.50±2.12 100.00±0.00 86.45±0.2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2019年度360°评价考核结果(x±s)

    学员 知识技能 沟通合作 职业素养 病人照护 教学能力 终生学习
    2017级 4.00±0.32 4.19±0.16 3.92±0.36 4.08±0.07 4.33±0.16 4.36±0.14
    2018级 3.49±0.70 3.95±0.72 3.85±0.61 3.76±0.31 3.84±0.16 4.21±0.32
    下载: 导出CSV
  • [1] 李菁, 李航, 方卫纲, 等. 临床医学博士后精英教育项目的探索[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 38: 123-127.
    [2] 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 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 13: 17-23. DOI: 10.12290/xhyxzz.2021-0755
    [3] 龚振宇, 徐涛, 陈菊祥. 神经外科专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式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 79-8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XUY202026022.htm
    [4] 杨继岚, 沈丽达, 谢琳. 肿瘤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及评价方式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14-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XUY201605010.htm
    [5] 黄欣仪, 陈泽明, 许金阳, 等.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认知调查与对策建议[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3): 42-4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OGU201703025.htm
    [6]

    Durojaiye AB, Snyder E, Cohen M, et al. Radiology Resident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Dashboard[J]. Radiographics, 2018, 38: 1443-1453.

    [7]

    Hamstra SJ, Yamazaki K, Barton MA, et al. A National Study of Longitudinal Consistency in ACGME Milestone Ratings by Clinical Competency Committees: Exploring an Aspect of Validity in the Assessment of Residents'Competence[J]. Acad Med, 2019, 94: 1522-1531.

    [8]

    Leddy R, Lewis M, Ackerman S, et al.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an Effective Radiology Residency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Milestone Assessment[J]. Acad Radiol, 2017, 24: 95-104.

  • 期刊类型引用(7)

    1. 杨静,路媛,安琦,卫攀,赵保民,张倩,杨倩.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超级大侦探”教学活动在临床思维训练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医药导报. 2025(01): 93-97 . 百度学术
    2. 李心竹,杨博,杨小军,侯晋. 新版《德国牙医执业许可法》的实施对我国口腔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02): 33-38 . 百度学术
    3. 楼丽霞,郑晨乐,李桑梓.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06): 481-483 . 百度学术
    4. 刘瑜,王城,周柯均,郑蕾,蒲娟. 多样化教学在小儿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广州医药. 2024(06): 683-688 . 百度学术
    5. 许雪仪,肖炳杰,林玉婕,揭西娜,苏镜旭,胡晓璇,卢佐宸,傅立哲,唐芳,吴一帆,卢富华. 慢病管理理念的普及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17): 2817-2820 . 百度学术
    6. 江洵,刘舜平,毛幸. 新医科背景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10): 865-867 . 百度学术
    7. 李福平,高凌云.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对医学教育意义的探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23): 28-3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图(2)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45
  • HTML全文浏览量:  57
  • PDF下载量:  141
  • 被引次数: 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2-26
  • 录用日期:  2022-02-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06
  • 刊出日期:  2022-07-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