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京国际巴林特(Balint)研讨会及组长工作坊通知
-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7/10万, 为全球之最。在运用激素治疗前, SLE的5年致死率几乎是100%。随着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SLE患者10年生存率超过80%, 20年生存率已达70%。
在北京协和医院张奉春教授等领导的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 历时10年完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临床研究和发展, 对提高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题组10年来共发表论文328篇, 其中被SCI收录论文34篇(影响因子总分120分); 举办近20届临床及/或诊断检验技术培训班, 培养三甲医院进修学员近2000名。该研究明显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荣获2009年度中国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关注发病机制, 被国际专家称为“ SLE突破性进展”
该项目随机选取病例, 采用细胞生物技术, 观察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变化, 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国际上首次发现病情监测标记物CD4 + CD25-Foxp3特殊T细胞亚群, 系统揭示了CD154/CD40/NFKB和AP-1信号传递异常通路, 国内首创抗SSA/Ro抗原不同表位抗体的研究, 发现不同表位抗体造成同种疾病不同的临床表现, 提出了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思路。国际SCI权威期刊3次发表专论对此进行评价, 对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 并称其为“SLE突破性进展”。
解密狼疮脑病的关键一步, 死亡率由30.4%下降到4.0%
狼疮脑病是SLE的一种危重并发症, 死亡率极高。课题组阐明了抗神经元抗体及头颅SPECT与狼疮脑病相关, 提高了这一危重症早期诊断的水平。J Clin Rheum专论评价本研究成果是“解密狼疮脑病的关键一步”, 引起国际同行高度重视。风湿免疫科在国内率先采用鞘内注射MTX和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鞘内注射现已成为治疗狼疮脑病的常规方法, 有效率达到90%, 狼疮脑病死亡率由30.4%下降到4.0%。
抗原的合成与试剂盒的开发, 使检测费用迅速“瘦身”
课题组已经完成了10种自身抗体特异性靶抗原的优势表位抗原蛋白克隆、表达和鉴定工作, 系统建立、验证和优化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自主开发出系列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产品和抗核抗体谱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此项研究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3项已获授权。与动辄几千上万的进口试剂盒相比, 价格大幅下降, 如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方便与实惠。
关注提高狼疮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狼疮孕妇将成下一步研究重点
张奉春教授自信地说: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 狼疮患者的生存期还将得到更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 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持续改善。展望未来, 张教授充满希冀地表示:运用生物性靶向治疗, 将使红斑狼疮的治疗产生革命性飞跃。同时, 作为北京市接诊狼疮孕妇最多的医院, 协和下一步的重点研究课题, 将对提高狼疮产妇的成功分娩率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 史真真)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7
- HTML全文浏览量: 59
- PDF下载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