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协医年刊》及历史意义

傅谭娉, 史真真, 段文利, 李乃适

傅谭娉, 史真真, 段文利, 李乃适. 1924年《协医年刊》及历史意义[J]. 协和医学杂志, 2025, 16(2): 529-533. DOI: 10.12290/xhyxzz.2024-0620
引用本文: 傅谭娉, 史真真, 段文利, 李乃适. 1924年《协医年刊》及历史意义[J]. 协和医学杂志, 2025, 16(2): 529-533. DOI: 10.12290/xhyxzz.2024-0620
FU Tanping, SHI Zhenzhen, DUAN Wenli, LI Naishi. The Unison(1924)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5, 16(2): 529-533. DOI: 10.12290/xhyxzz.2024-0620
Citation: FU Tanping, SHI Zhenzhen, DUAN Wenli, LI Naishi. The Unison(1924)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5, 16(2): 529-533. DOI: 10.12290/xhyxzz.2024-0620

1924年《协医年刊》及历史意义

基金项目: 

“大思政课”视域下医院院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YXDJKT202405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乃适, E-mail:lns@medmail.com.cn

    段文利, E-mail:1518148987@qq.com

  • 中图分类号: R-09

The Unison(1924)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unds: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Hospital Historical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XDJKT202405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1924年《协医年刊》(The Unison)是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编写的毕业纪念册。该纪念册详尽介绍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创办的历史、董事会和领导团队、学科师资、班级、学生团体活动等内容,刊登了校历、校歌、同学录、诗歌、剧本等,全面系统地展现了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全貌及学生思想、学习及生活状态。《协医年刊》编撰于协和建院初期,参与了协和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其倡导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Abstract:

    The Unison(1924) was a yearbook assembled and published by the students of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in honor of the first graduation of PUMC. It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the organizational history, board of trustees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and faculty, medical and nursing classes, 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activities in PUMC. It also published school calendar and songs, alumni record, poems, drama scripts written by PUMC students. It i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cord of PUMC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UMCH) in 1924, providing rich and valuable details in regards to academic and spiritual lives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Compiled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PUMC and PUMCH, the book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PUMC and PUMCH culture. It advocates for a spirit of science and humanity that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in China.

  • 根据《剑桥字典》,“Yearbook”指记录学校年度活动与成就、收录师生照片的纪念性出版物[1],通常译为年刊或校刊。清末民初,随着西学东渐风潮的兴起,起源于西方的年刊被传入中国。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届毕业典礼举办之际,学生会编纂并发行了首卷年刊,英文名为The Unison,中文名《协医年刊》。

    《协医年刊》印发数量有限,存世数量更为稀少。回顾相关文献,仅有1篇2018年发表于《中国医学人文》的文章从毕业纪念册角度出发,以300余字的短文和4张图片对其进行了简短介绍[2]。另外,在研究丙寅医学社[3-4]、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精神病学科及微生物学科早期发展历史[5-6]等课题时,学者们将其作为史料,引用了其中部分内容。

    笔者以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馆藏善本(图 1)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1924年《协医年刊》办刊宗旨、编辑团队、编排结构和内容特色,阐明其在协和文化形成和传承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并剖析其医学史价值和医学人文内涵。

    图  1  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馆藏的1924年《协医年刊》
    Figure  1.  The in-house collection of The Unison(1924) from history museum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发刊辞中明确指出,创办《协医年刊》旨在发挥两项功能:一是文化宣传,二是毕业纪念。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尚处于创办早期,犹如一名快速成长的“儿童”。以第一届毕业典礼为契机编发首卷年刊,从在校医护学生视角展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师资力量、先进设施和远大目标,将学生们记录的1924年协和风貌定格于年刊并献给母校作为纪念,此举旨在加深社会对协和的了解与认识,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医学事业,进而促进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7]

    《协医年刊》由在校学生自发编撰而成,扉页落款为“协和医学院学生编撰发行”。自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一直希望能通过某种出版物的形式记录学习生活,并增进校内外情谊,于是《协医年刊》由此诞生。1922年6月,由全校各班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推选产生了年刊的总编辑刘士豪、庶务部部长侯祥川,并邀请病理科巴特利特(Clifford Bartlett)任教师顾问,年刊社正式组建,《协医年刊》的编辑和发行工作正式启动[8]

    年刊社仿照正式出版社组建(表 1),设立了评辑部和庶务部三大部门,部门下设科,科下设组,形成了组织完整、分工明确的架构,使主要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年刊社能基本独立完成《协医年刊》的策划、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协医年刊》第一章“介绍”部分的英文文章由董事会秘书顾临(Roger S. Greene)撰写[9],而第三章“教员”内容由教师顾问巴特利特负责收集整理[10],其他内容均由年刊社成员撰写。

    表  1  年刊社部门和成员[8]
    Table  1.  The organization and members of The Unison board
    部门 成员
    评议部
    (每个班级代表 1人,讨论社中重要问题)
    侯祥川、吴士衡、潘铭紫、范权、杨济时、曾宪章、袁贻瑾、王意贞、陈宝书、令瑞雅、杨葆安、刘素君
    编辑部 总编辑 刘士豪
    文艺科
      英文组 章和明、陈宝书、李廷安、梁宝平、万福恩、王意贞、杨济时、袁贻瑾
      中文组 诸福棠、陈志潜、秦光煜、凌淑浩、刘绍光
    美术科
      摄影、画图 陈鸿达、朱碧辉、朱懋根、凌筱瑛、刘书万
    庶务部 部长 侯祥川
    发行(销售)、印刷、经济(募捐及会计)、广告 陈舜名、朱章赓、夏声、胡传揆、康锡荣、卢致德、潘铭紫、施锡恩、杨葆安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年刊社的组成体现了民主、合作、团结的校风。决策机构评议部由所有班级代表组成,编辑部和庶务部的负责人由评议部选举产生,总编辑和庶务部部长再分别任命本部门的成员。学生参与度高,全校120名学生中,34名加入了年刊社,参与比例高达28.3%[11]

    年刊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共同成就了《协医年刊》这部精品佳作。中文编辑、英文编辑、摄影和绘图人员具备非常高的文学和艺术素养。负责发行、经济和广告工作的侯祥川颇具经营天赋:“其管理学生会之财政,历有年所,未尝丝毫错误。不止此也,君于暑假期内,常往来津沪北戴河之间,经营商务,稍有余积,则捐助慈善事业……”[12]

    在异常繁忙的学业之余,学生仍能主动且高质量地完成《协医年刊》编发工作,留下了一部文辞优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赏心悦目的杰作,让我们感叹不已。34名年刊社成员中涌现了刘士豪、诸福棠、陈志潜、胡传揆、秦光煜等一级教授以及众多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学生时代展现出的卓越综合素质着实令人钦佩。

    《协医年刊》的英文名为The Unison,这是年刊社特别创造的一个新词,由“协和”对应的英文单词“Union”的前3个字母“Uni”与“son”组合而成[7],寓意协和学子对母校的深厚感情。鉴于本书的年刊属性,中文名定为《协医年刊》。

    《协医年刊》原计划每年编发一卷,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未能实现。1927年和1932年各编发1卷,两卷的英文书名不变,中文书名则改为《协医校刊》[13-14]。1927年的总编辑为诸福棠,1932年的总编辑为容启荣。1924年、1927年和1932年年刊编排体例一致,三卷共计正文517页,文字约10万字(中英文合计)、照片约800张。

    此外,洛克菲勒档案馆还存有1941年版的The Unison。这是一份9页的全英文油印简报,封面写有“第一期,1941年3月21日,协和毕业同学会贵阳分会编”。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协和毕业生选择到大后方工作,支援祖国抗战。1941年3月,在已毕业的252名医生和134名护士中,78名医生和35名护士工作于贵阳、成都、重庆等地。国难当头,为与各方保持沟通,并呼吁各方支持,毕业同学会贵阳分会启动英文简报编纂工作,并沿用The Unison名称,以致敬母校。1941年,第一期The Unison介绍了公共卫生人才培训项目、贵州省卫生委员会、贵阳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南京中央医院、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的近况,以及协和人在以上机构中的主要任职和贡献。这份材料于1941年4月25日被辗转送至北京[15]。1942年初,协和被日军占领而被迫关闭,而1941年The Unison是否续编不得而知。

    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院内工作语言为英语,教职工来自10个国家,医学生以中国人为主,也有少数来自美国、瑞典、泰国和菲律宾的留学生[7]

    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协医年刊》采用了中英文双语编写的方式。中文和英文版本并非直译,而是围绕主题各有侧重,形成有益互补。例如,在“历史沿革”部分,英文文章篇幅为6页,提及了45位有明确姓名的历史人物;中文文章篇幅为2页,内容精炼,多为记事不记人,仅提到6位历史人物,但中文文章中也有英文文章未提及的细节[9]

    本书中的32张插图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医学代表性图案。例如,扉页形象章中心图案为头骨(图 2A);校政页插画则为一位身着古代官服,手持毛笔,坐在“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前的中国古代官员形象(图 2B)。

    图  2  1924年《协医年刊》扉页(A)和校政页(B)
    Figure  2.  Title page(A) and college administration page(B) of The Unison(1924)

    《协医年刊》中西文穿插、文图对照的编排特点(图 3),既便于阅读,又利于国际传播,使医学界和非医学界人士均可欣赏其内容,获取其传达的信息和理念。校长胡恒德(Henry S. Houghton)评价道:“其中西合璧的特点与协和的办院理念一脉相承。”[16]

    图  3  《协医年刊》内页呈中英文穿插、文图对照的编排特点
    Figure  3.  A typical layout of The Unison(1924) (each chapter consists of English, Chinese and photographic description)

    《协医年刊》发刊辞中提到了4个关键词:“全面”“系统”“准确”“真实”[7]。在此编排思路指导下,全书设置了七大章节:介绍、校政、教员、学级、活动、杂文和广告。

    第一章“介绍”章节包括历史沿革的英文和中文文章各1篇,配大幅院区建筑风景照8张[17]

    第二章“校政”章节包括13位校董会成员单人肖像照以及医学院校长、总务长和医院院长合影1张[18]

    第三章“教员”章节展开介绍了解剖学科、生理学科、药理学和生理化学科、病理学科、内科、脑系学科(即神经科)、外科、妇科及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爱克司”光线科(即放射科)、医院、看护科(即护士学校和护理部)、医学预科、宗教服务事业(即宗教和社会服务部)共15个部门。每个部分均包含英文和中文介绍1篇,并配有单人或集体照。本章共有照片50张,包括客座教授、教授、襄教授和主任的肖像照,以及学科大合影、典型工作场景等[19]

    第四章“学级”章节对医本科、医预科和看护科的12个班级进行分篇介绍。每个班级精心挑选一句名言、一种颜色、一种花朵代表班级文化。例如陈舜名、沈骥英、诸福棠、袁贻瑾等所在的1927丁卯级班将“Science and Humanity”选为班训,并附上中文释意“敬业乐群”(图 4)。每个班级设有班长、秘书、会计等职务,并附有中英文介绍各1篇,并配以班级合影或大头像拼图。首届毕业生侯祥川、梁宝平和刘绍光还拥有专门的英文和中文人物小传[20]

    图  4  《协医年刊》第82、83页(1927年丁卯级班级合影与介绍)
    Figure  4.  Page 82, 83 of The Unison (1924) (introduction of class 1927)

    第五章“活动”章节通过英文、中文和照片,介绍和展示了学生会、年刊社、戏剧团、歌咏团、演说团、足球队、篮球队、网球队、杂志会等学生团体的主要成员和丰富活动[21]

    第六章“杂文”章节收录了35篇题材多样、文体各异、文辞优美的文章,包括悼文、游记、日记、小志、校历、校歌、全校同学录、笑话、古诗、现代诗、话剧剧本等,并辅以少数照片。本章刊登的文章充分展示了协和学子的远大志向。例如,陈志潜在《贺本校第一班学生毕业》诗文中写道:“方今国运甚蜩螗,病势人人入膏盲,既为国人当救国,沈疴立起勿徜徉,我辈蒿目为君望。”;凌淑浩在《我协和》诗文中写道:“志高凌宇宙,仁术继华佗。神州之大,振医道,启后进,责任在协和。”[22]

    第七章“广告”章节为解决本书印刷发行开支而设立。这一章从1开始重新编页码。《协医年刊》未委托专门出版社出版,且发行量有限,因此留存至今的数量极为稀少[23]

    《协医年刊》编撰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初期,既展示了协和形象和文化,又参与了协和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具有特殊的医学史和医学人文价值。

    《协医年刊》记录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协和历史的了解。例如,书中刊登了5篇文章和诗文,悼念本应于1924年毕业的李克明。根据《纪念李克明君》《李克明君小传》《哭故友李君克明》《吊故友李君克明》以及《十一年夏诣苏州“安乐园”吊故友李君克明》等内容,李克明于1919年从东吴大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敏而好学,是班级中的佼佼者,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会首任会长。1922年,他代表北京协和医学院赴清华大学参加世界学生同盟会,回校后不幸感染猩红热,于1922年4月19日病逝[22]

    《协医年刊》在协和文化塑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本书刊登的诸福棠撰写的《开幕典礼小志》一文,将“Dedication Ceremonies”译为“开幕典礼”[22],这一译法被北京协和医院沿用至今。此外《协医年刊》中两次出现“Science and Humanity”的表述,一次出现在1927级班训,另一次则出现在扉页。1932年, 《协医校刊》校训页写有“Science for Humanity”,中文译为“科学济人道”[14]

    《协医年刊》虽存世稀少,但其所倡导和推崇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已深入协和血脉,融入协和文化,对中国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贡献:傅谭娉负责史料收集及论文初稿撰写;史真真负责论文修订;段文利负责论文审核;李乃适负责选题设计和论文审核。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 图  1   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馆藏的1924年《协医年刊》

    Figure  1.   The in-house collection of The Unison(1924) from history museum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图  2   1924年《协医年刊》扉页(A)和校政页(B)

    Figure  2.   Title page(A) and college administration page(B) of The Unison(1924)

    图  3   《协医年刊》内页呈中英文穿插、文图对照的编排特点

    Figure  3.   A typical layout of The Unison(1924) (each chapter consists of English, Chinese and photographic description)

    图  4   《协医年刊》第82、83页(1927年丁卯级班级合影与介绍)

    Figure  4.   Page 82, 83 of The Unison (1924) (introduction of class 1927)

    表  1   年刊社部门和成员[8]

    Table  1   The organization and members of The Unison board

    部门 成员
    评议部
    (每个班级代表 1人,讨论社中重要问题)
    侯祥川、吴士衡、潘铭紫、范权、杨济时、曾宪章、袁贻瑾、王意贞、陈宝书、令瑞雅、杨葆安、刘素君
    编辑部 总编辑 刘士豪
    文艺科
      英文组 章和明、陈宝书、李廷安、梁宝平、万福恩、王意贞、杨济时、袁贻瑾
      中文组 诸福棠、陈志潜、秦光煜、凌淑浩、刘绍光
    美术科
      摄影、画图 陈鸿达、朱碧辉、朱懋根、凌筱瑛、刘书万
    庶务部 部长 侯祥川
    发行(销售)、印刷、经济(募捐及会计)、广告 陈舜名、朱章赓、夏声、胡传揆、康锡荣、卢致德、潘铭紫、施锡恩、杨葆安
    下载: 导出CSV
  • [1]

    Cambridge Dictionary. Yearbook[M/OL]. [2024-07-14].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yearbook.

    [2] 杨震. 优雅、精致、顽强: 无问西东时代的绚烂芳华[J]. 中国医学人文, 2018, 4(3): 24-27.

    Yang Z. Elegance, delicacy, and tenacity: the brilliant splendor of the western eastern era without question[J]. Chin Med Humanit, 2018, 4(3): 24-27.

    [3] 胡一峰. 医学与国家: 丙寅医学社之新医学运动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5.

    Hu Y F. Medicine and nation: a study on the new medicine movement of the Bing-yin Medical Society[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05.

    [4] 胡一峰, 尹媛萍. 建设"新医" 的努力: 《医学周刊集》与丙寅医学社研究[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 26(2): 122-134.

    Hu Y F, Yin Y P. Striving toward new medicine: a study of anthology of medical weekly and Bing yin medical college[J]. Chin J Hist Sci Technol, 2005, 26(2): 122-134.

    [5] 王茜雅, 甄橙.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精神病学科发展与外籍科主任的贡献(1921—1941)[J]. 协和医学杂志, 2020, 11(4): 492-499.

    Wang Q Y, Zhen C. Development of neurology and psychiatry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foreign heads of the division (1921—1941)[J]. Med J PUMCH, 2020, 11(4): 492-499.

    [6] 张彤阳, 董敏, 俞月圆. 从课程开设到科系设置: 北京协和医学堂、协和医学院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及贡献(1906~1942)[J]. 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版), 2023, 7(1): 40-70.

    Zhang T Y, Dong M. Yu Y Y. From the first cours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part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ontribution of microbiology at Union Medical College, Peking,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1906—1942)[J]. Chin Ann of Hist Sci Technol, 2023, 7(1): 40-70.

    [7] Editorial发刊辞[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6-8.
    [8] Unison board年刊社[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121-124.
    [9] History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本校沿革及组织[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9-16.
    [10] Acknowledgement[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186.
    [11] 全校同学录(Class Roll)[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158-161.
    [12] 侯祥川小传[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75.
    [13] 协医校刊The unison, 1927[A]. 北京, 1927.
    [14] 协医校刊The unison, 1931~32[A]. 北京, 1932.
    [15]

    Publications-bulletin, "The unison, 1941", Box 162, FA065[A]. China Medical Board, Inc. records,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

    [16] Foreword[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5.
    [17] Introduction[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9-24.
    [18] Administration[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25-30.
    [19] Faculty and staff[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31-70.
    [20] Classes[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71-104.
    [21] Organizations and activities[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105-134.
    [22] Miscellaneous[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135-186.
    [23] Advertisements[A]//The Unison, 1924. 北京, 1924: 1-28.
图(4)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35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8-09
  • 录用日期:  2024-09-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1-28
  • 发布日期:  2024-11-17
  • 刊出日期:  2025-03-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