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ealth-related Standards in N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
摘要:目的 了解全球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体系及制订现状, 为促进我国卫生健康标准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和标准化机构网站, 对目标国家和组织的标准管理体系及制订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国家和组织在标准管理体系方面主要实行自愿型标准, 仅中国和欧洲的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强制型标准。各国卫生健康标准均包含国家、团体、企业三级层面。中、日两国的标准主管机构隶属于政府, 其余国家和组织的标准主管机构为独立民间团体组织。在标准研制程序方面, 各国家/组织卫生健康标准的制订流程/程序均遵循"立项/提案→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发布"5个阶段, 而具体步骤不尽相同。标准制订现状数据显示, 中国发布的标准总数和卫生健康标准总数均位居前列, 但卫生健康标准占比仅为2.06%。结论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在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体系及制订现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可考虑通过推进标准制订协作机制、加大标准宣贯和实施效果评估力度、强化卫生健康标准研制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标准研制效率和提升卫生健康标准国际化水平等措施, 促进我国高质量卫生健康标准的管理与发展。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health standards in China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health standard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Methods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earch of relevant databases and the websites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s. A descriptive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Results The majority of the investigated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primarily implement voluntary standar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hinese and the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that enforce compulsory standards. All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health standards at the national, group, and enterprise levels. In China and Japan, standards authorities are subordinate to the government, while in other countries or organizations, they operate as independent civil socie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health standards generally involves five stages: "Project/Proposal → Draft → Enquiry → Review → Publication". However, the specific ste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tandards vary acros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Furthermore, China ranks high in the number of both standards and health standards issued, but the proportion of health standards is only 2.06%.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ealth standards.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health standards in China, we recomme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standard development, increasing efforts to publicize standards and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n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tandards, opt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standard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health standards.
-
卫生健康标准是实施卫生健康法律法规、落实卫生健康政策规划、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技术保障[1]。截至2023年8月31日,我国已发布各类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卫生健康标准5697项[2]。为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指出,要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技术标准体系,加强食品、环境、安全、药品等领域的质量、监测、管理标准体系建设[3]。随着卫生健康标准数量的增加,标准之间范围/主题交叉、不同类型标准内容重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4-6]。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出要清理标准间的交叉重复问题,确保各领域卫生健康标准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并开展卫生健康标准国际化策略和机制研究,掌握新阶段国际形势下的标准需求[1]。
本研究旨在系统比较我国与标准化活动较为活跃的主要国家和代表性国际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体系、制订程序及现状,以规范我国卫生健康标准的制订与管理工作,从源头减少标准间的冲突问题,为促进我国卫生健康标准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年度报告及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确定目标国家和组织,以目标国家中负责管理本国标准化活动的专业机构及目标组织中负责具体标准管理事务的部门作为研究对象,查阅其相关法规、条例、手册、研究文献和官方公告,归纳总结其标准管理体系和标准制订现状相关内容。
1.2 文献检索与纳排标准
以“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流程”“Health”“Standard”“Develop*”等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BSCO和Scopus 8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以中国知网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详见图 1。同时,为确保研究内容的系统全面,补充检索了国内外25个卫生领域标准化机构网站,补充检索详细信息详见表 1。
表 1 补充检索信息来源Table 1. Supplement search information sources国家/组织 补充检索信息来源 中国 (1)中国标准化学会官网 (2)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3)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卫生部官网 (2)澳大利亚标准学会官网 德国 (1)德国卫生部官网 (2)德国标准化学会官网 美国 (1)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官网 (2)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官网 (3)美国医疗和社会服务部官网 (4)美国公共卫生局官网 (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 (6)美国疾控中心官网 (7)国家推进转化科学中心官网 日本 (1)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 (2)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官网 英国 (1)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官网 (2)卫生及社会关怀部官网 (3)英国标准学会官网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官网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官网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文献纳入标准:以卫生健康标准管理和制订为主题的研究、综述或文件规范;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2)非中、英文语种发表;(3)无法获取全文;(4)会议摘要、信件或述评等。
1.3 文献筛选及信息提取
研究者2人一组,背靠背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并核查数据的一致性。如双方存在分歧,通过沟通协商或交由第三人判断决定。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对“标准体系”“标准类型”“标准管理机构”“标准体系特点”等涉及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制订流程和标准制订现状三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并由第三人进行核对与整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ndNote 20进行文献筛选,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1提取并整理信息,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数进行统计描述。针对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制订流程和标准制订现状三个环节,从标准体系、标准类别、管理机构、资金来源、体系特点、制订程序、制订周期、复审周期、卫生标准数量及占比、标准委员会/工作组数量等10个维度进行汇总分析,全面描述研究对象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体系和制订现状的异同。
2. 结果
经查阅相关报告,初步确定中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美国、日本、英国8个国家,以及IS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2个国际组织作为目标国家和组织。由于法国、韩国标准管理机构官网英文内容建设不足,且研究团队缺乏相关语言专家,无法充分收集关键信息,因此将其排除出研究对象范围。同时,咨询专家补充纳入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omité 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CEN)作为国际组织代表。最终纳入中国[7-15]、澳大利亚[7, 16-19]、德国[8-9, 20-22]、美国[7-8, 10-12, 23-26]、日本[8, 20, 27-32]、英国[7-8, 33-34] 6个国家的标准化机构和CEN[35-36]、ISO[9, 12-13, 20, 37-39]、WHO[40-42]3个国际组织的标准管理部门作为研究对象。
初步检索文献7326篇,去除重复文献2044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剩余文献进行筛选,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5251篇,最终纳入文献31篇。
2.1 世界主要代表性国家/组织卫生健康标准管理现状
除中国和CEN的卫生健康标准明确有强制型标准外,其余国家和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均以自愿型为主,即标准发布后使用者可自愿采纳,当需要时可在法律条目中引用相关标准以赋予其强制性。
2.1.1 标准类型
在国家水平上,卫生健康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构成;此外,中国还存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两种类型。在国际组织水平上,3个国际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均属于本机构制订或认证的团体标准。
2.1.2 标准体系特点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中国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标准管理制度,采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方式管理标准。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则通过政府授权的方式,赋权民间团体管理国家标准,该体系的主要特征为分散、灵活。3个国际组织发布的标准本质上都属于团体标准,均强调遵循共识原则制订标准,增强标准的透明性,以满足市场需要或行业领域需要为主要目标,从而鼓励更多人应用己方标准。
2.1.3 标准主管机构
中国和日本的标准主管机构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或下属机构,接受政府拨款;其余国家/组织的标准主管机构均为官方承认的独立民间团体,需自筹运营经费。其中,WHO的资金来源较为特殊,主要依靠其成员国缴纳会费及接受捐款。本研究纳入国家和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管理现状详见表 2。
表 2 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管理现状基本信息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health-related standards management in the countries/organizations included in the study类别 国家 国际组织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CEN ISO WHO 标准体系 强制型+推荐型 自愿型 自愿型 自愿型 自愿型 自愿型 强制型 自愿型 自愿型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欧洲标准 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 管理机构 SAC SA DIN ANSI JISC BSI CEN TMB GRC 管理机构类型 政府行政部门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 政府下属机构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资金来源 政府拨款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政府拨款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会员国会费及捐款 体系特点 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政府授权民间管理 政府授权民间管理 以民间团体标准为主体、分散灵活 政府主导、民间参与 政府授权民间管理 全员通过、强制实施 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共识原则 程序严格、证据科学、配套完善 制订程序 1.预研
2.立项
3.起草
4.征求意见
5.审查
6.批准
7.出版
8.复审
9.废止1.提交提案
2.审议并通过
3.公布提案
4.撰写草案
5.征求意见
6.提交标准委员会讨论
7.达成共识
8.发布1.提案
2.起草
3.送审
4.征求意见
5.处理意见
6.批准出版
7.出版
8.实施审核
9.裁决争议1.提案
2.立项
3.起草
4.征求意见
5.回复意见
6.提交材料
7.审批
8.出版及更新1.立项征集
2.启动项目
3.起草标准
4.公众意见
5.投票
6.出版1.提案
2.审查
3.起草
4.征求意见
5.批准
6.出版
7.复审1.调查研究
2.委托原案
3.提交标准草案
4.审议
5.批准发布1.提案
2.准备
3.委员会讨论
4.征求意见
5.批准
6.出版1.计划
2.制订
3.发布与实施
4.评价与更新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SA(Standards Australia):澳大利亚标准协会;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德国标准化协会;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JISC(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英国标准协会;SAC(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EN(Comité 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TMB(Technical Management Board):技术管理局;GRC(Guideline Review Committee):指南评审委员会 2.2 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流程
在研究纳入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中,WHO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步骤最少,中国和德国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步骤最多,其余国家和组织的制订程序在4~8个阶段之间。各国家/组织在制订卫生健康标准时,均需经历“立项/提案→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发布”5个阶段。同时,各国家/组织制订卫生健康标准的具体步骤存在明显不同。中国、德国、美国、英国和WHO明确将标准发布后的实施、评估、修订、复审等环节纳入卫生健康标准制订全过程,而澳大利亚、日本、CEN和ISO则将此部分环节归入标准制订外的流程。德国的卫生健康标准除审查标准本身外,还设置“协调性审查”环节,以保证标准与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协调性。
以我国国家标准制订程序的9个阶段作为参考,对比其他国家/组织在标准制订阶段的具体程序,发现其均包括“立项”“起草”“出版”三个阶段,而“征求意见”“审查”“批准” 3个阶段在各国家/组织的标准制订程序中纳入程度不一,“预研”“复审”“废止”则较少被各国家/组织纳入标准制订程序中。其中,仅中国在制订卫生健康标准时纳入了“预研”和“废止” 2个阶段,而WHO、中国和英国均纳入了“复审”环节。在时间方面,各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周期为8个月至4年不等,其中中国卫生健康标准的制订周期为1~2年。复审周期方面,各国家/组织普遍倾向于在标准发布后的5年内进行复审,仅澳大利亚的复审时限在10年内。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流程比较详见表 3。
表 3 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流程对比分析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n health-related standards类别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CEN ISO WHO 预研 √ × × × × × √ × × 立项 √ √ √ √ √ √ √ √ √ 起草 √ √ √ √ √ √ √ √ √ 征集意见 √ √ √ √ √ √ × √ × 审查 √ √ √ √ √ × √ × √ 批准 √ √ √ √ √ √ √ √ × 出版 √ √ √ √ √ √ √ √ √ 复审 √ × × × × √ × × √ 废止 √ × × × × × × × × 制订周期 1~2年 8个月~4年 3年 - - 1~3年 - 1.5~3年 2~3年 复审周期 5年 10年 5年 5年 5年 5年 5年 5年 2~5年 CEN、ISO、WHO:同表 2; -: 未报告 2.3 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
在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方面,中国各类型标准数量及卫生健康标准数量均最多,但卫生健康标准占整体标准的比例偏低,仅为2.06%。除WHO外,卫生健康标准数量占比最多的是ISO,达到了13.74%。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和工作组(Working Group)是各国家/组织负责具体标准制订工作的主要团体,中国各类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数量在9个国家/组织中位居首位,也是唯一拥有1000个以上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国家。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详见表 4。
表 4 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分析Table 4.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sis of health-related standards in the countries/organization included in the study类别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CEN ISO WHO 标准总数(项) 276 803 4983 44 378 - 11 745 55 917 18 510 33 867 267 卫生标准数量(项) 5697 302 1638 - 591 7136 1265 3487 267 卫生标准占比(%) 2.06 6.06 3.70 - 5.03 12.76 6.83 10.30 100 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数量(个) 1319 - 70 243 - 168 385 816 - CEN、ISO、WHO:同表 2;-:未报告 3. 讨论
本研究对6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体系、制订程序及现状进行了系统检索和梳理,归纳总结了上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管理体系与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
在本研究中,美、英、德、澳等国均实行以民间为主导的自愿性标准体系,其主要特点为:(1)标准化活动以民间为主导;(2)政府不直接参与标准化活动,仅实行有限管理;(3)政府授权民间标准化专业团体管理本国的标准化活动。在该体系下,其标准制订活动具有鲜明的市场化特征,即民间团体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在研发过程中注意收集来自目标用户和利益相关方的多方反馈;同时尽力缩短标准制订周期,提高标准制订效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当标准之间出现重复、交叉或过时等情况时,则采取竞争淘汰的方式对标准进行清理,使整个标准体系富有活力和效率。同时,国家标准学会也将进行协调,以减少资源浪费。
与之相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标准体系类型、标准类型、标准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类型、资金来源、标准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我国设置了全面的标准制订程序,纳入了标准立项前的预研程序及标准发布后的复审与废止程序,突出对标准制订全流程的管理。其次,我国卫生健康标准的制订周期相对较短。标准制订周期缩短有利于提高其制订效率、节省资源,但考虑到我国标准的制订程序较为全面,缩短制订周期可能会使未来的标准制订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43]。此外,我国整体标准数量和卫生健康标准数量均位居首位,但卫生健康标准总体占比却处于较低水平,与高建华等[44-4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卫生健康标准的结构仍需优化,有必要继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补充食品、环境、安全、药品等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的重点领域标准,提升卫生健康领域标准的有效供给水平[2]。
当前国内已有将中外卫生健康标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为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标准的发展建言献策的相关研究[9],也有对卫生健康标准制订过程进行总结介绍的研究[46]。然而,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发展卫生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1, 47]。因此,本研究以循证方法学为指导,针对继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体系和制订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以下建议:
(1) 推进标准制订协作机制,扩大标准制订主体的参与范围。鼓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目标用户、消费者代表等利益相关方,通过加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内容发表意见、监督标准研制、参与标准宣贯及实施活动、对标准实施问题进行反馈等方式参与标准制订全周期过程,增强标准的广泛性、代表性、权威性,从而促进标准的实施与推广。
(2) 优化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加大卫生健康标准宣贯与实施力度。建议加强标准实施评价和监督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标准化实施联络员单位(如哨点医院)制度,负责提供标准需求、参与起草过程、评价与反馈标准实施效果、提出修订建议等事项,并及时总结反馈标准实施的效果及存在问题,从而加快重要技术指标的修订完善及标准更新速度。同时,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有关单位执行标准和参与标准宣贯的积极性。
(3) 强化卫生健康标准研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标准制订技术骨干人员水平和能力。探索建立国内外卫生健康标准化团队的顺畅沟通机制,搭建多元化卫生健康标准化人才合作交流平台。构建多元化卫生健康标准化人才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将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成果与职称评定和科研奖励衔接,对标准化工作具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参与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卫生健康标准专家支撑队伍,开展周期性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培训,以更好地促进卫生健康标准的高质量发展。
(4) 优化标准研制效率,均衡研制周期和提高标准质量。建议加强卫生健康标准研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标准制订技术骨干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标准立项遴选,加强项目管理和督办,提供更完善的标准制订服务及工具等,以促进卫生健康标准高质量发展。
(5)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卫生健康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相关团体标准研制机构和单位在标准研制方法及策略方面向国际靠拢,贯彻广泛参与、协调一致和透明公正的标准制订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各方利益和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接受度,促进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
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1)受限于文献和网站的有限资源,对部分国家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和制订现状的梳理可能不够全面;(2)因仅对研究纳入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梳理,未对更多代表性国家和组织开展调研,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建议未来研究采用更广泛的信息收集途径和手段,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联系标准化机构提供信息、从各国政府部门查询相关规定、通过访谈或问卷形式从各国卫生健康标准研究专家收集信息等;并尝试应用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手段对国内外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的内部因素,包括标龄、不同制订/修订阶段的占比、标准领域分布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卫生健康标准质量与国际化水平指明方向。
作者贡献:贺洪峰、田倩男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并撰写论文初稿;周奇、赵俊贤、苏仁凤、李哲玮、刘辉、杨楠负责论文初稿修订;陈耀龙、伍丽群、王晓辉负责论文选题、结构设计、团队组建、质量控制及论文审校。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
表 1 补充检索信息来源
Table 1 Supplement search information sources
国家/组织 补充检索信息来源 中国 (1)中国标准化学会官网 (2)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3)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卫生部官网 (2)澳大利亚标准学会官网 德国 (1)德国卫生部官网 (2)德国标准化学会官网 美国 (1)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官网 (2)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官网 (3)美国医疗和社会服务部官网 (4)美国公共卫生局官网 (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 (6)美国疾控中心官网 (7)国家推进转化科学中心官网 日本 (1)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 (2)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官网 英国 (1)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官网 (2)卫生及社会关怀部官网 (3)英国标准学会官网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官网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官网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表 2 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管理现状基本信息
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health-related standards management in the countries/organizations included in the study
类别 国家 国际组织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CEN ISO WHO 标准体系 强制型+推荐型 自愿型 自愿型 自愿型 自愿型 自愿型 强制型 自愿型 自愿型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欧洲标准 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 管理机构 SAC SA DIN ANSI JISC BSI CEN TMB GRC 管理机构类型 政府行政部门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 政府下属机构 民间团体 民间团体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资金来源 政府拨款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政府拨款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 会员国会费及捐款 体系特点 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政府授权民间管理 政府授权民间管理 以民间团体标准为主体、分散灵活 政府主导、民间参与 政府授权民间管理 全员通过、强制实施 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共识原则 程序严格、证据科学、配套完善 制订程序 1.预研
2.立项
3.起草
4.征求意见
5.审查
6.批准
7.出版
8.复审
9.废止1.提交提案
2.审议并通过
3.公布提案
4.撰写草案
5.征求意见
6.提交标准委员会讨论
7.达成共识
8.发布1.提案
2.起草
3.送审
4.征求意见
5.处理意见
6.批准出版
7.出版
8.实施审核
9.裁决争议1.提案
2.立项
3.起草
4.征求意见
5.回复意见
6.提交材料
7.审批
8.出版及更新1.立项征集
2.启动项目
3.起草标准
4.公众意见
5.投票
6.出版1.提案
2.审查
3.起草
4.征求意见
5.批准
6.出版
7.复审1.调查研究
2.委托原案
3.提交标准草案
4.审议
5.批准发布1.提案
2.准备
3.委员会讨论
4.征求意见
5.批准
6.出版1.计划
2.制订
3.发布与实施
4.评价与更新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SA(Standards Australia):澳大利亚标准协会;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德国标准化协会;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JISC(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英国标准协会;SAC(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EN(Comité 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TMB(Technical Management Board):技术管理局;GRC(Guideline Review Committee):指南评审委员会 表 3 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流程对比分析
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n health-related standards
类别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CEN ISO WHO 预研 √ × × × × × √ × × 立项 √ √ √ √ √ √ √ √ √ 起草 √ √ √ √ √ √ √ √ √ 征集意见 √ √ √ √ √ √ × √ × 审查 √ √ √ √ √ × √ × √ 批准 √ √ √ √ √ √ √ √ × 出版 √ √ √ √ √ √ √ √ √ 复审 √ × × × × √ × × √ 废止 √ × × × × × × × × 制订周期 1~2年 8个月~4年 3年 - - 1~3年 - 1.5~3年 2~3年 复审周期 5年 10年 5年 5年 5年 5年 5年 5年 2~5年 CEN、ISO、WHO:同表 2; -: 未报告 表 4 研究纳入国家/组织的卫生健康标准制订现状分析
Table 4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sis of health-related standards in the countries/organization included in the study
类别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CEN ISO WHO 标准总数(项) 276 803 4983 44 378 - 11 745 55 917 18 510 33 867 267 卫生标准数量(项) 5697 302 1638 - 591 7136 1265 3487 267 卫生标准占比(%) 2.06 6.06 3.70 - 5.03 12.76 6.83 10.30 100 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数量(个) 1319 - 70 243 - 168 385 816 - CEN、ISO、WHO:同表 2;-:未报告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的通知[EB/OL]. (2022-01-11)[2023-08-3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7/content_5670684.htm.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n issuing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for health standardization work[EB/OL]. (2022-01-11)[2023-08-3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7/content_5670684.htm.
[2]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DB/OL]. [2023-08-31]. https://std.samr.gov.cn/. National standard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DB/OL]. [2023-08-31]. https://std.samr.gov.cn/.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EB/OL]. (2022-05-20)[2023-08-3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20/content_5691424.htm.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issuing the national health plan for the 14th Five Year Plan[EB/OL]. (2022-05-20)[2023-08-3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20/content_5691424.htm.
[4] 李俊, 王强, 黄超, 等. 对我国医疗卫生标准工作的思考[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7): 4-7.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20.07.002 Li J, Wang Q, Huang C, et al. Thoughts on the work of medical and health standards in China[J]. Chin Health Stand Manag, 2020, 11(7): 4-7.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20.07.002
[5] 刘苏苏, 茅宁莹. 江苏省卫生地方标准工作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 28(7): 22-24. Liu S S, Mao N Y. Status analysis of health local standards in Jiangsu province[J]. Chin Health Qual Manag, 2021, 28(7): 22-24.
[6] 吕兰婷, 张子墨. 我国医疗卫生标准管理的现状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 36(4): 258-260. Lyu L T, Zhang Z M. Studying on the status of medical and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in China[J]. Chin Health Serv Manag, 2019, 36(4): 258-260.
[7] 吴士勇, 李岳峰. 国内外卫生健康信息标准管理机制比较分析[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1, 18(1): 41-49. Wu S Y, Li Y 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health information standard at home and abroad[J]. Chin J Health Inform Manag, 2021, 18(1): 41-49.
[8] 郑和辉, 程义斌. 发达国家团体标准体系对我国卫生标准化建设的启示[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 10(5): 486-489. Zheng H H, Cheng Y B. Impl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ealth standardization system based on group standard system in developed countries[J]. J Environ Hyg, 2020, 10(5): 486-489.
[9] 黄超, 孔东池, 程书栋, 等. 国内外对标准定义和类型的比较和思考[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7): 1-3.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20.07.001 Huang C, Kong D C, Cheng S D, et al.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standard at home and abroad[J]. Chin Health Stand Manag, 2020, 11(7): 1-3.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20.07.001
[10] 杨辉. 美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6(5): 37-39. Yang H. To gain the enlightenment from American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standardization[J]. J Shanghai Univer Inter Bus Econom, 2006(5): 37-39.
[11] 廖丽, 程虹, 刘芸. 美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及对中国的借鉴[J]. 管理学报, 2013, 10(12): 1805-1809. Liao L, Cheng H, Liu Y. United State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nd its references giving for China[J]. Chin J Manag, 2013, 10(12): 1805-1809.
[12] 国内外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 4(增刊7): 36-41.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standard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J]. Chin Health Stand Manag, 2013, 4(S7): 36-41.
[13] 孙乃玲, 郑彬, 余宁乐, 等. 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比较与思考[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5): 928-934. DOI: 10.3760/cma.j.cn112338-20201231-01456 Sun N L, Zheng B, Yu N L, et al.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J]. Chin J Epidem, 2021, 42(5): 928-934. DOI: 10.3760/cma.j.cn112338-20201231-01456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2019-07-04)[2023-08-31]. http://www.nhc.gov.cn/fzs/s3581p/201907/429b93973e0145888a4860c9658ac482.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n issuing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health standards[EB/OL]. (2019-07-04)[2023-08-31]. http://www.nhc.gov.cn/fzs/s3581p/201907/429b93973e0145888a4860c9658ac482.shtml.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EB/OL]. (2017-11-04)[2023-08-31].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1905/t20190521_278360.html. [16] 吴焱, 王文君, 聂婕, 等. 澳大利亚标准国际化工作探析[J]. 标准科学, 2022(9): 105-110. Wu Y, Wang W J, Nie J,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ustralian standards[J]. Stand Sci, 2022(9): 105-110.
[17] 张彦, 刘春青. 澳大利亚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J]. 标准科学, 2018(4): 24-29. Zhang Y, Liu C Q. Analysis of Australia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J]. Stand Sci, 2018(4): 24-29.
[18] Standards Australia. Standards development process[EB/OL]. (2023-02-12)[2023-08-31]. https://www.standards.org.au/standards-development/developing-standards/process.
[19] Standards Australia. Standardisation guide 001: preparing standards[EB/OL]. (2023-06-25)[2023-08-31]. https://www.standards.org.au/getmedia/180f17a5-dc80-40d4-a2a8-2eab138cef0c/SG-001-Preparing-Standards.pdf.aspx.
[20] 郭鶱, 刘晶, 肖承翔, 等. 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体系对比分析及思考[J]. 中国标准化, 2016(2): 51-57. Guo X, Liu J, Xiao C X,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s[J]. Chin Stand, 2016(2): 51-57.
[21] DIN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 V.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andards[EB/OL]. [2023-08-31]. https://www.din.de/en/about-standards/a-brief-introduction-to-standards.
[22] DIN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 V. DIN German 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 Berlin[EB/OL]. [2023-08-31]. https://www.din.de/resource/blob/66170/0ad27759be047557cf7654e1f4df824d/din-satzung-en-data.pdf.
[23] 刘辉, 王益谊, 付强.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评析[J]. 中国标准化, 2014(3): 83-86. Liu H, Wang Y Y, Fu Q. Analysis of America's voluntary standards system[J]. Chin Stand, 2014(3): 83-86.
[24] 杨辉. 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5(5): 9-11. Yang H. Drawing great inspiration from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developed countries[J]. Jixie Gongye Biaozhunhua Yu Zhiliang, 2005(5): 9-11.
[25]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ANS) introduction[EB/OL]. (2023-11-20)[2023-08-31]. https://www.ansi.org/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ans-introduction/overview.
[26]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essential requirements: due process requirements for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EB/OL]. [2023-08-31]. https://share.ansi.org/Shared%20Documents/About%20ANSI/Current_Ver-sions_Proc_Docs_for_Website/ER_Pro_current.pdf.
[27] 黄灿艺. 日本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 山东纺织经济, 2009(4): 96-97. Huang C Y. The inspiration of Japanes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our country[J]. Shandong Textil Econom, 2009(4): 96-97.
[28] 杨安怀. 日本标准化制度的发展变化及给我们的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 2005(1): 17-22. Yang A H. The history of Japan'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China[J]. Xiandai Riben Jingji, 2005(1): 17-22.
[29] 李佳, 王益谊. 日本标准化体制机制研究[J]. 标准科学, 2021(1): 142-147. Li J, Wang Y Y. Study on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standardization in Japan[J]. Stand Sci, 2021(1): 142-147.
[30] 许柏, 杜东博, 刘晶, 等. 日本标准化战略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J]. 标准科学, 2018(10): 6-10. Xu B, Du D B, Liu J, et al.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latest progress of Japan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J]. Stand Sci, 2018(10): 6-10.
[31]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 Flowchart of JIS development[EB/OL]. (2022-03-27)[2023-08-31]. https://www.jisc.go.jp/eng/jis-act/flow-dev.html.
[32] Japanese Standards Association. Reserach and development[EB/OL]. [2023-08-31]. https://www.jsa.or.jp/en/en_about02/.
[33]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A standard for standards-principles of standardization: BS 0: 2011[S]. London: BSI, 2011.
[34]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eginner's guide to standards[M/OL]. (2023-02-04)[2023-08-31]. https://www.bsigroup.com/en-GB/standards/explore-standards/the-power-of-standards/beginners-guide-to-standards/.
[35] CEN-CENELEC. European standards[EB/OL]. [2023-08-31]. https://www.cencenelec.eu/european-standardization/european-standards/.
[36] European Commission. Standardisation requests[EB/OL]. [2023-08-31]. https://single-market-economy.ec.europa.eu/single-market/european-standards/standardisation-requests_en.
[37] 董文芳.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制定简介[J]. 广东橡胶, 2018(11): 25-29. Dong W F.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s[J]. Guangdong Rubber, 2018(11): 25-29.
[38] 方祖梅, 吴路易. 国际标准制定过程简述[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5(7): 60-61. Fang Z M, Wu L Y. Overview of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J]. Fujian Zhiliang Jishu Jiandu, 2015(7): 60-61.
[39]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Guidance on new work[M]. Geneva: IOS, 2019.
[40] 庞亚男, 郑彬. 我国卫生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与管理的对比[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9): 5-10. Pang Y N, Zheng B.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a's health standards and WHO guidelines[J]. Chin Health Stand Manag, 2018, 9(9): 5-10.
[4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bout us[EB/OL]. [2023-07-31]. https://www.who.int/groups/guidelines-review-committee/about.
[4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EB/OL]. [2023-03-0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who-guidelines.
[4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EB/OL]. (2021-10-10)[2023-08-31].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0/content_5641727.htm.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State Council of the PRC.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issued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utline[EB/OL]. (2021-10-10)[2023-08-31].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0/content_5641727.htm.
[44] 高建华, 于建平, 苏宁. 我国卫生健康相关标准现状与分析[C]//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国标准化协会, 2019: 657-662. Gao J H, Yu J P, Su N.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lth and hygiene related standards in China[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China Standardization Forum. Beijing: 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19: 657-662.
[45] 高建华, 于建平, 苏宁, 等. 基于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我国卫生健康相关标准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20, 14(1): 40-42. Gao J H, Yu J P, Su N, et al.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health standards based 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tandards information in China[J]. Capital J Public Health, 2020, 14(1): 40-42.
[46] 徐佳南. 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制修订管理现状研究[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 31(9): 1116-1118. Xu J N.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lth standards in China[J]. Jiangsu Healthc Administ, 2020, 31(9): 1116-1118.
[47]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EB/OL]. (2023-04-25)[2023-08-31]. https://www.sac.gov.cn/xw/bzhdt/art/2023/art_af1d9fd607e14496b216587fee4ec4c0.html.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Annual report on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2022)[EB/OL]. (2023-04-25)[2023-08-31]. https://www.sac.gov.cn/xw/bzhdt/art/2023/art_af1d9fd607e14496b216587fee4ec4c0.html.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刘辉,杨楠,史乾灵,罗旭飞,张海荣,田金徽,靳英辉,陈耀龙. 医学期刊发表中国指南和共识类文献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方法学——样本确定及专科分配. 协和医学杂志. 2024(02): 429-434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