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传染病分级防控方案

孙芳艳, 梁爽, 王丽雪, 郭勤, 王爱, 柴文昭, 徐梅

孙芳艳, 梁爽, 王丽雪, 郭勤, 王爱, 柴文昭, 徐梅.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传染病分级防控方案[J]. 协和医学杂志, 2021, 12(6): 834-839. DOI: 10.12290/xhyxzz.2021-0589
引用本文: 孙芳艳, 梁爽, 王丽雪, 郭勤, 王爱, 柴文昭, 徐梅.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传染病分级防控方案[J]. 协和医学杂志, 2021, 12(6): 834-839. DOI: 10.12290/xhyxzz.2021-0589
SUN Fangyan, LIANG Shuang, WANG Lixue, GUO Qin, WANG Ai, CHAI Wenzhao, XU Mei.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gram for Hierarch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udden Infectious Diseases Based on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Experience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1, 12(6): 834-839. DOI: 10.12290/xhyxzz.2021-0589
Citation: SUN Fangyan, LIANG Shuang, WANG Lixue, GUO Qin, WANG Ai, CHAI Wenzhao, XU Mei.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gram for Hierarch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udden Infectious Diseases Based on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Experience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1, 12(6): 834-839. DOI: 10.12290/xhyxzz.2021-0589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传染病分级防控方案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徐梅  电话:010-69156552,E-mail: mei191217@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181.8; R197.32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gram for Hierarch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udden Infectious Diseases Based on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Experience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原则,面对疫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冬春季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如何科学、精准、灵活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院感防控面临的巨大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制定了“可收可放”的四级防控方案,并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医院具体要求对防控级别进行动态调整,各部门快速响应,保障复工复产。该方案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to prevent import from abroad and to defend internal rebound" is the general principle. Facing the changes i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especially the winter and spring epidemics, it is a huge challenge to carry out a scientific, precise and flexible progra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so tha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healthcare workers and patients. After more than one year of anti-epidemic work,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has summarized and formulated a four-level retractable and releasable hierarchical program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is dynamical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ive leve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ll departments can also respond quickly to ensure the resumption of work. This program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nd other sudden infectious diseases.
  •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及2018年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均强调,应进一步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及其他重要成果)相似或相关的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3]。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临床教学管理岗位人员作为科室教学管理的骨干力量,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承担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并作为医院与学系、科室层面教学规范制订、教学方案研讨的重要桥梁,是教学改革开展的重要群体,因此对其教学专业度以及综合素质(即岗位胜任力)要求较高[4-6]。目前,关于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拟采用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构建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自我评价,以期为临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院为研究场域,分为两部分,均采用便利抽样法获得样本。第一部分研究旨在构建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研究对象为临床教学管理岗位实践与评价关键群体,各组人员业务背景力求具有差异性,包括:(1)临床教学秘书,在其他医院或被称为“教学专职岗”。该岗位人员兼具临床教学、教学管理职能,类型分为脱产及非脱产,具体职责可按生源类型或业务内容进行细分。(2)临床教学对象,涵盖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含临床医学博士后)、专科医师及进修医师。(3)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即医院教育处对应上述生源管理的人员。(4)教改实践与研究人员,即具有一线教学及相关管理经历,曾参与医院教学政策制订,获批教学研究课题并参与院级教学改革方案制订的专家。第二部分研究为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的自评应用,研究对象为现任或曾任临床教学秘书岗位的临床教师群体。

    拟通过两轮NGT构建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首轮NGT基于关键群体的观点获取胜任力要素,并进行重要性排序;第二轮NGT基于首轮NGT形成的要素,由教改实践与研究人员整合并形成胜任力框架。

    (1) NGT简介

    NGT于1971年由Andre L.Delbecq和Andrew H.Van de Ven提出,是一种通过涵盖主观观点从而形成共识的结构化、多步骤的小组会议技术[7]。20世纪60年代起,NGT开始用于指南的制订。该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和人际沟通加以限制,群体成员可独立思考。与传统会议的不同点在于虽然所有人均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会首先进行个体决策,每名成员可平等参与。其优势在于能够使参与者充分表达个人观点,且由群体讨论确定优先级,适用于复杂的决策环境,多用于一线管理人员基于任务的决策过程。

    NGT结合了小组讨论过程中产生的定量、客观且体现优先级的数据,将产生观点和解决问题结合在一个结构化的小组讨论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参与质量,获得更加充分的数据[8-9]

    (2) 第一轮NGT

    将临床教学秘书、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临床教学对象纳入关键相关群体,围绕“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涉及哪些要素?”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按照NGT的研究要求,每个小组为6~8人。主要步骤: ①围绕议题依次表达观点,由随机指定的第一位成员开始,提出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要素;②参与者进行轮次发言,鼓励充分表达;③小组成员共同整合要素,凝练条目;④对条目的重要性按照“最不重要”→“最重要”进行排序,例如,若为6个维度,从“最不重要”至“最重要”的重要性赋值为1~6分。每组讨论开始前,NGT组织者向参与者进行详细的NGT小组讨论说明,并设有观察员,严格依照NGT讨论流程进行,组织者和观察员不参与讨论,仅负责保证流程的客观性与规范性。

    (3) 第二轮NGT

    教改实践与研究人员基于首轮NGT提出的全部要素条目,整合重复内容,凝练相近维度内涵,并标注要素来源及纳入方式。

    基于形成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编制自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临床教学秘书开展自评。每个胜任力维度自评打分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数表示。

    (1) 临床教学秘书:共计6人,包括外科、儿科、眼科、急诊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医师各1人;(2)临床教学对象:共计7人,包括八年制本科医学生2人、研究生2人、基地住院医师1人、临床博士后2人;(3)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共计6人,全部为教育处管理人员。(4)教改实践与研究人员:共计6人,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医师各1人,教学管理者2人,教学研究者1人。

    临床教学秘书组、临床教学对象组和教学行政管理组通过首轮NGT分别形成了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要素,各组在个人素养、组织协调、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要素方面可基本形成共识,但内涵存在一定差异(图 1)。

    图  1  首轮NGT形成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要素及内涵描述
    NGT(nominal group technique): 名义群体法
    Figure  1.  Description of the competency elements and connotations of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positions formed in the first round of NGT

    随后,3个NGT小组分别对各自提出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要素重要性进行了打分,见表 1

    表  1  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要素重要性评分
    Table  1.  Importance score of competency elements for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positions
    临床教学秘书组 教学行政管理组 临床教学对象组
    维度 总分 维度 总分 维度 总分
    组织协调 31 个人素养 31 以学生为中心 23
    个人素养 25 教学能力 25 教学设计 23
    教学管理 22 医学知识和技能 21 教学质控 23
    沟通能力 24 行政管理 21 组织协调 20
    改进与创新 14 基于体系的改进 14 教学改进 16
    教学能力 10 自我提升 1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教改实践与研究人员保留首轮NGT小组提出的全部要素并整合重复内容,凝练相近要素内涵,最终形成了涵盖7个维度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并标识各维度来源及纳入方式,见表 2

    表  2  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及各维度匹配标识表
    Table  2.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positions and matching identification table for each dimension
    胜任力维度 临床教学秘书组 教学行政管理组 临床教学对象组
    职业素养与榜样
    沟通与合作#
    医学知识与技能*
    以学习者为中心*
    反思与提升△#
    教学协调与管理#
    教学理论与方法△#
    *内涵完全一致;#内涵被涵盖;内涵被调整;√代表胜任力维度来源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向曾任和现任临床教学秘书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85.0%。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于自身教学胜任力评分,职业素养与榜样评分最高(4.41±0.66),其次为沟通与合作(4.26±0.71),最低为教学理论与方法(3.50±0.71),见表 3

    表  3  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维度自评结果(x±s)
    Table  3.  Self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mpetency dimensions for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positions(x±s)
    胜任力维度 得分
    职业素养与榜样 4.41±0.66
    沟通与合作 4.26±0.71
    医学知识与技能 4.26±0.62
    以学习者为中心 4.15±0.78
    反思与提升 4.00±0.65
    教学协调与管理 3.88±0.64
    教学理论与方法 3.50±0.7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既往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多将医生、医学生作为研究主体,涉及教学行政管理、临床教学管理岗位的研究相对不足[10]。然而,临床教学管理岗位不仅可深入结合科室特点形成专科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亦有助于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创新奠定基础[11]。此外,临床教学管理岗位对于高质量医教协同亦具有重要意义,其工作范畴包括教学活动组织信息的传达,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考核、研究、质量评价与反馈、成果凝练以及师资培训与考核等,同时可利用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对科室教学工作产生重要影响[5-6],因此,重视临床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临床教学秘书、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临床教学对象、教改实践与研究人员等多个关键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轮NGT法形成了涵盖7个维度(医学知识与技能、以学习者为中心、沟通与合作、职业素养与榜样、反思与提升、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协调与管理)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为既往研究提供重要补充。

    胜任力框架形成过程中发现,在“组织协调”“个人素养”“教学能力与改进”等方面不同群体可基本达成共识,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与技能”及“沟通能力”等方面,因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关注视角不同,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性的观点对于全面了解不同相关人群对于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的期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胜任力维度内涵重要性方面,临床教学秘书更侧重“组织协调能力”(31分)以及“个人素养”(25分),而对“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赋值较低(10分)。在后期胜任力框架自评应用中,临床教学秘书对由“教学能力”调整而成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维度的自评得分也相对较低,提示临床教学秘书群体认为其角色的“教学能力”并非该岗位重要性较高的能力维度,此外,也提示该维度及其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该胜任力框架可作为科室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引导工具,助力科室进行教学管理岗位人才储备[12]。此外,该胜任力框架有助于担任临床教学秘书岗位的医师了解其胜任力要求,自主提升任职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从而提升岗位人员的获得感。作为评估工具,胜任力框架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优化临床教学管理质量。既往研究发现,临床科室教学任务较重、阶段性教学活动密集,存在因岗前培训不足,职责交接不充分而导致临床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不稳定的问题[13]。可依托该胜任力框架开展过程评价,观测教学管理胜任力的变化,并针对评价中呈现出的弱项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本研究中,临床教学秘书对“教学协调与管理”维度的自评得分相对较低,然而在框架形成过程中,临床教学秘书、教学行政管理、临床教学对象均认为此维度是临床教学管理岗位非常重要的胜任力维度(表 12),提示临床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在此项能力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可基于需求提供具备实操性的培训,切实提高临床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与管理能力。借鉴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14],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终身学习理念,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落实,以结果为导向,密切结合实践需求[15],本研究形成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有望应用于临床教学的评估、反馈与改进中,对医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起到支撑作用。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NGT小组仅涉及关键人群,且胜任力自评样本较小;便利抽样法可以提供初步的洞察和见解,但由于样本选择存在偏倚,无法代表整个目标群体。未来拟扩大样本量,通过对不同阶段担任教学管理岗位的师资胜任力进行追踪,同时开展对不同医院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认同度调查,以进一步验证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的普适性,为医院高质量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综上,本研究初步形成了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框架并探索了其应用效果,未来仍需在临床教学管理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该框架内涵,为后续开展基于胜任力的临床教学管理岗位胜任力培养及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贡献:孙芳艳负责方案框架设计、文献查询、方案执行及经验总结;梁爽、王丽雪负责文字整理;郭勤、王爱负责方案执行;柴文昭负责方案设计指导;徐梅负责方案设计指导及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讨论。
    利益冲突:
  • 图  1   北京协和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分级防控方案结构图

    表  1   北京协和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分级防控方案启动依据及医疗措施

    维度 一级防控方案 二级防控方案 三级防控方案 常态化防控方案
    启动依据 (1)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为一级,市内有中高风险区域 (1)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为二级或三级,市内有中高风险区域 (1)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为三级,市内无中高风险区域 (1)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为三级或四级,境内连续28 d无新增病例
    (2)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2)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2)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2)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3)医院研判 (3)医院研判 (3)医院研判 (3)医院研判
    医疗措施
      住院 (1)病房实行单间收治患者
    (2)严格执行收住院患者、手术患者三签字制度*,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处审批
    (1)病房实行隔床收治患者并保留1个单间
    (2)严格执行收住院患者、手术患者三签字制度,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处审批
    (1)病房保留1个单间,用于缓冲或临时隔离病房
    (2)严格执行收住院患者、手术患者三签字制度,科室留存
    确保病房随时可调整出1个单间,用于缓冲或临时隔离病房
      门诊 门诊量控制为往年同期水平的30% 门诊量控制为往年同期水平的30%~50% 门诊量控制为往年同期水平的50%~80% 不作明确限制
    (1)仅开放有窗和洗手池的诊室
    (2)一医一患一诊室;诊一候一
    同“一级防控方案” (1)诊室需满足有窗或正压通气
    (2)一医一患一诊室,不聚集
    同“三级防控方案”
      急诊 (1)一医一患一诊室;不聚集
    (2)输液室、留观室隔床收治患者
    (3)抢救室床位保持1 m间距
    (4)一级预检分诊实行限流管理
    同“一级防控方案” (1)一医一患一诊室;不聚集
    (2)输液室、留观室患者保持1 m间距
    (3)必要时,一级预检分诊限流管理
    同“三级防控方案”
    高风险诊疗项目[6-7](涉及开放气道的操作) 暂停常规诊疗项目 患者须持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和2周内新冠病毒抗体、血常规、胸部CT检查结果,且除外新冠病毒感染 同“二级防控方案” 患者须持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体检中心 暂停开放 (1)实施分时段预约体检
    (2)非中高风险区域人员
    (3)体检者须持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同“二级防控方案” (1)实施分时段预约体检
    (2)来自中高风险区域、境外体检者需满足隔离期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特殊医疗任务 (1)暂停外出,线下会诊
    (2)执行保健任务的人员,工作区域仅限于保健院区,避免与大院区交叉
    (1)暂停中高风险区域线下会诊
    (2)执行保健任务人员应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实际任务情况,必要时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正常工作
    同“二级防控方案” 执行保健任务人员应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实际任务情况,必要时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正常工作
    *为压实属地责任,科主任、护士长及支部书记三方需在患者入院申请表上签字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北京协和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分级防控方案人员管理措施

    项目 一级防控方案 二级防控方案 三级防控方案 常态化防控方案
    住院患者[8-9] (1)凭正常体温、协和通行证(-)、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住院手续
    (2)进入手术室行开放气道的患者须持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和2周内新冠病毒抗体、血常规、胸部CT检查结果,且除外新冠病毒感染
    (3)患者及陪护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病房
    (4)严格限制陪护,原则上不陪护,必须陪护时不得换人
    (5)原则上不探视
    (6)住院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急性发热,感控医生应每日零报告
    同“一级防控方案” 同“一级防控方案” (1)凭正常体温、协和通行证(-)、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住院手续
    (2)严格限制陪护,原则上不陪护
    (3)加强探视管理,规定探视人数及时间
    (4)住院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急性发热,感控医生及时上报
    门诊患者 (1)执行非急诊预约就诊
    (2)凭预约凭据实行分时段就诊,提前30 min进入
    (3)进入门诊楼前实行预检分诊,凭正常体温、协和通行证(-)进入,且一患至多一陪护,必要时限流管理
    (4)进入二级诊区应再次测体温、核对协和通行证及就医凭证;诊室医生询问流行病学史
    同“一级防控方案” 同“一级防控方案” (1)执行非急诊预约就诊
    (2)凭预约凭据实行分时段就诊,提前30 min进入
    (3)进入门诊楼前实行预检分诊,凭正常体温、协和通行证(-)进入,且一患至多一陪护,必要时限流管理
    急诊患者 (1)抢救室实施封闭管理,不探视、不陪护,病情危重必须探视时,家属需凭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进入
    (2)输液室、留观室患者及陪护家属管理同住院患者
    同“一级防控方案” 同“一级防控方案” (1)抢救室实施封闭管理,不探视、不陪护,病情危重必须探视时,做好探视管理
    (2)输液室、留观室患者及陪护家属管理同住院患者
    回国/入境患者 (1)隔离期满后可按普通患者要求就诊和住院
    (2)病情危重必须就诊时:14 d内按疑似或确诊患者执行;14~28 d凭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和2周内新冠病毒抗体、血常规、胸部CT检查结果就诊或住院,且除外新冠病毒感染
    同“一级防控方案” 同“一级防控方案” 同“一级防控方案”
    本院员工[10] (1)每日监测并上报体温,体温低于37.3 ℃方可正常上班
    (2)每周上传行程码,绿色方可正常上班;各总支每周汇总后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处
    (3)发热门诊、急诊红区、新冠病毒核酸采样及检测人员须在院集中住宿
    (4)原则上不得离京,若特殊原因必须离京,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科/处室第一责任人及总支书记审批后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处备案,返京后须居家14 d或间隔24 h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方可正常上班
    (5)高风险科室员工(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及采样人员、饮食中心餐饮服务人员及经医院感染管理处确认的相关人员)每2周做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正常上班
    (6)新入职员工、新入院(长期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须持我院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入职、入院手续
    (7)保洁员、保安等在院区集中住宿
    (8)各部门、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量实施弹性排班
    同“一级防控方案” (1)每日监测并上报体温,体温低于37.3 ℃方可正常上班
    (2)每周上传行程码,绿色方可正常上班,各总支每周汇总后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处
    (3)原则上不得离京,若因特殊原因必须离京,应由个人提交申请,科/处室第一责任人及支部书记审批后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处备案,返京后须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正常上班
    (4)高风险科室员工每2周做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上班
    (5)新入职员工、新入院(长期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须持我院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入职、入院手续
    (1)每日监测体温,体温低于37.3 ℃方可正常上班;各总支上报员工发热、腹泻等异常情况
    (2)员工休假应避免赴境外(含港、澳、台);境内应密切关注前往地的疫情形势
    (3)新入职员工、新入院(长期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需持我院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入职、入院手续
    外来人员 暂停进入 须持我院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 同“二级防控方案” 验码、测温进入;手术室新换驻场技术人员仍须持我院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马晓伟同志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通报近期聚集性疫情情况[EB/OL]. (2021-01-16)[2021-04-20]. 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101/3a5d9b0351734a7b980732bba344e7af.shtml.
    [2]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 关于狠抓细节管理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EB/OL]. (2020-02-26)[2021-04-20]. http://www.bjchy.gov.cn/dynamic/notice/8a24fe83706ffbf10170801e7cdc06cb.html.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的通知[EB/OL]. (2021-04-14)[2021-04-20].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104/7de0b3837c8b4606a0594aeb0105232b.shtml.
    [4]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的通知[EB/OL]. (2020-09-11)[2021-04-20].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9/318683cbfaee4191aee29cd774b19d8d.shtml.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通知[EB/OL]. (2021-04-06)[2021-04-20].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104/f82ac450858243e598747f99c719d917.shtml.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and pandemic-prone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health care[EB/OL]. [2021-04-20]. https://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WHO_CD_EPR_2007_6/en/.

    [7]

    Duke Center for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s[EB/OL]. (2020-03-17)[2021-04-20]. http://dicon.medicine.duke.edu/sites/dicon.medicine.duke.edu/files/aerosol_generating_procedure_list_sample_3_17_2020.pdf.

    [8] 吴静, 黎杨芬, 雷光华, 等. 大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19: 293-29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RKZ202004002.htm
    [9] 周金平, 杨文青, 朱欣, 等.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妇科病房管理策略及思考[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19: 706-70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206
    [10]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关于印发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的通知[EB/OL]. (2020-06-18)[2021-04-20]. http://www.nhc.gov.cn/jkj/s7934td/202006/a6bad7182ddd4a5dba99026d746cb462.shtml.
  • 期刊类型引用(26)

    1. 杨雪,陈凤敏. 元宇宙教育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挑战.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5(01): 74-79 . 百度学术
    2. 林飞,王飞跃,田永林,丁显廷,倪清桦,王静,申乐. 平行药物系统:基于大语言模型和三类人的框架与方法.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4(01): 88-99 . 百度学术
    3. 徐中春,熊云梅. 我国元宇宙发展研究热点分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知识管理论坛. 2024(02): 133-147 . 百度学术
    4. 张腾超,田永林,林飞,倪清桦,宋平,戴星原,李娟娟,伍乃騏,李鼎烈,王飞跃. 平行旅游:基础智能驱动的智慧出游服务.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4(02): 164-178 . 百度学术
    5. 张志成,王静,张阳,田永林,张濛濛,吕宜生,王飞跃. OrthoGPT:面向精准诊疗的多模态骨科大模型.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4(03): 338-346 . 百度学术
    6. 刘夏阳,芦超越,刘晓荣,陈国良,任东彦. 数字孪生技术在援外医疗队培训中的应用.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3(02): 245-250 . 百度学术
    7. 杨静,王晓,王雨桐,刘忠民,李小双,王飞跃. 平行智能与CPSS:三十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23(03): 614-634 . 百度学术
    8. 田永林,陈苑文,杨静,王雨桐,王晓,缪青海,王子然,王飞跃. 元宇宙与平行系统:发展现状、对比及展望.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3(01): 121-132 . 百度学术
    9. Xingxia Wang,Jing Yang,Yutong Wang,Qinghai Miao,Fei-Yue Wang,Aijun Zhao,Jian-Ling Deng,Lingxi Li,Xiaoxiang Na,Ljubo Vlacic. Steps Toward Industry 5.0: Building “6S” Parallel Industries With Cyber-Physical-Social Intelligence.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2023(08): 1692-1703 . 必应学术
    10. 王飞跃. 平行医生与平行医院:ChatGPT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医疗的冲击与展望. 协和医学杂志. 2023(04): 673-679 . 本站查看
    11. 鲁越,郭超,潘晴,倪清桦,李华飙,王春法,王飞跃. 平行博物馆系统:框架、平台、方法及应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23(07): 575-589 . 百度学术
    12. 李红岩,郎许锋,李灿,周作建.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医疗现状分析与中医诊疗模式探讨. 软件导刊. 2023(09): 45-51 . 百度学术
    13. 王红波,王红如,郭跃信. 元宇宙在医学中的应用场景. 河南医学研究. 2023(18): 3452-3456 . 百度学术
    14. 隋玉涵,李朝旭,王胜涛,冉海涛. 元宇宙在医学骨科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09): 1006-1008 . 百度学术
    15. 白天翔,王双翌,刘雅婷,李汉忠,闻艺. 平行医疗机器人.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3(02): 222-233 . 百度学术
    16. 赵毅飞,申乐,叶佩军,王静,王飞跃. 平行麻醉:从麻醉自动化走向智慧型全周期麻醉平台.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3(02): 234-246 . 百度学术
    17. 陈亚飞,刘琼,关双,于亚南,刘骏,王思村,王忠. 医学数字孪生方法及其应用. 协和医学杂志. 2023(06): 1155-1161 . 本站查看
    18. 王惠珍,张捷,俞怡,赵琳,李葵南,马慧颖,祁肖静,王静,王雨桐,林懿伦,许力,申乐,李汉忠,王飞跃. 平行手术室:围术期护理流程与智慧手术平台管理的新模式.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23(10): 867-876 . 百度学术
    19. 蒋宇楼,朱毅诚. 元宇宙的概念和应用场景:研究和市场. 中国传媒科技. 2022(01): 19-23 . 百度学术
    20. 柳亮,容敏华,陈罡. 从概念到热词:元宇宙研究的现状及其在高等教育应用的走向分析.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04): 377-383 . 百度学术
    21. 任虎林,宋琳琳,王立非. 元宇宙视域下的数字语言服务发展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04): 72-84 . 百度学术
    22. 卢晓鹏,谭长青,周宇. 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运动防治抑郁的新方向. 医学与哲学. 2022(12): 53-57 . 百度学术
    23. 王飞跃. 平行管理:复杂性管理智能的生态科技与智慧管理之DAO. 自动化学报. 2022(11): 2655-2669 . 百度学术
    24. 沈陆恒,刘曹锐,杨博文,徐易菲,周光明. 元宇宙对放射医学领域的影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11): 903-908 . 百度学术
    25. 雷禹,朱立峰. 智慧医疗:动因、发展趋势及风险规避. 新媒体与社会. 2022(01): 313-328 . 百度学术
    26. 王拥军,王飞跃,王戈,王晓,王伊龙,李瑞. 平行医院: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到智慧医院操作系统. 自动化学报. 2021(11): 2585-259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2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241
  • 被引次数: 3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8-12
  • 录用日期:  2021-09-2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1-14
  • 刊出日期:  2021-11-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