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学术影响力

朱珠, 张波, 李乃适, 唐彦, 梅丹, 李大魁

朱珠, 张波, 李乃适, 唐彦, 梅丹, 李大魁.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学术影响力[J]. 协和医学杂志, 2021, 12(5): 813-818. DOI: 10.12290/xhyxzz.20200232
引用本文: 朱珠, 张波, 李乃适, 唐彦, 梅丹, 李大魁.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学术影响力[J]. 协和医学杂志, 2021, 12(5): 813-818. DOI: 10.12290/xhyxzz.20200232
ZHU Zhu, ZHANG Bo, LI Naishi, TANG Yan, MEI Dan, LI Dakui.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1921 to 1951[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1, 12(5): 813-818. DOI: 10.12290/xhyxzz.20200232
Citation: ZHU Zhu, ZHANG Bo, LI Naishi, TANG Yan, MEI Dan, LI Dakui.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1921 to 1951[J].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021, 12(5): 813-818. DOI: 10.12290/xhyxzz.20200232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学术影响力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朱珠  电话: 010-69156514, E-mail: zhuzhu@pumch.cn

  • 中图分类号: R-09;R94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1921 to 1951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Zhu  Tel: 86-10-69156514, E-mail: zhuzhu@pumch.cn

  • 摘要: 通过回顾和整理文献发现,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在职员工共发表61篇论文、编著出版6部著作和5版处方集,参编1部《中华药典》。本文详细梳理和分析文献内容,探讨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在建院之初的学术影响力,以及对我国医药事业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Abstract: The publications written by the employees of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1921 to 1951 were searched and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A total of 61 publications, 5 versions of formularies and 6 books have been found so far. The Chinese Pharmacopeia published in 1930 was also involved. Above finding demonstrated a profound and great influence of the early generation of our depart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 随着精准理念及微创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在肝胆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肝胆外科围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1]。ERAS促进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提高了肝胆手术的安全性,也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体验,康复质量和速度均具有显著提高。然而,肝胆外科手术操作复杂,具有技术要求高、标准术式少、术式变化大等临床特点,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往往差异很大。因此,肝胆外科开展ERAS较其他专科更具复杂性,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实施方案,在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加速康复。本指南所涉及的肝胆外科手术包括肝切除、胆道探查、胆肠吻合等术式,不包括肝移植术。由于术式复杂多样,以肝切除术的ERAS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通过宣教提升患者和家属对肝胆外科加速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以获取其对围术期诊疗行为的配合,鼓励参与,进而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围绕ERAS围术期措施,从入院到出院每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全流程的宣教。建议把术前内容前移至患者在家等待床位期间,通过实施运动和营养等预康复措施,使身心进一步优化[2]。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把术后康复内容延续到患者出院后能进行自我护理为止,提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生活质量[3]

    建议:宣教活动应贯穿于入院前到出院后的全过程,提高患者对肝胆疾病、手术过程的认知水平及其依从性(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包括营养评估、心理评估与预康复、虚弱状态评估等,详情参见总论部分。

    建议:复杂肝胆手术前需行包括营养、心理及虚弱状态等的多学科评估,个体化制订并实施包括运动、营养、心理干预等预康复计划(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评价肝功能,包括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评分等。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排泄试验是常用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ICG-R15≥14%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CTA和MRI等影像检查不仅可显示肝脏血管、胆管的分布和走向,也可评估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可通过患者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参数进行估算,进而准确计算肝实质切除率(剩余肝脏体积/SLV)。对于肝实质正常的患者,保留功能性肝脏体积应≥30% SLV;对于明显肝实质损伤患者(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保留功能性肝脏体积应≥40% SLV。对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基于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或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的分期手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对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患者,术前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活动度的评估很重要。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均为激活HBV的危险因素。HBV携带者,需要在围术期监测HBV-DNA变化,并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HBV-DNA水平较高,血液谷丙转氨酶水平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应先进行抗病毒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行肝切除术,如HBV-DNA水平较高但肝功能正常,可尽快手术,但术后应尽快给予抗病毒治疗。

    合并胆道梗阻的患者,根据梗阻的部位、黄疸的严重程度以及梗阻的时间,个体化决定是否术前胆道引流。一般低位梗阻不常规进行术前胆道引流,而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高位梗阻,由于常需行大范围肝切除以充分根治,术前胆道引流有利于手术安全及术后康复,但也存在争议。一项纳入16篇回顾性研究包括2162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术前胆道引流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于未引流患者(OR=2.07,95% CI:1.38~3.11),胆道引流并未降低围术期病死率[4]。目前普遍认为,对于严重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水平≥200 mmol/L)、长期黄疸(≥1个月)、合并胆管炎、营养不良(白蛋白≤30 g/L)、计划行门静脉栓塞、残肝体积≤30%等患者,术前胆道引流具有积极作用。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内镜下胆管内架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等。ERBD不仅可引流胆汁,而且不干扰肝肠循环,避免因胆汁外引流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宜作为术前胆道引流的首选方式。胆道完全梗阻时可采用单侧或双侧PTCD外引流,为减少胆汁丢失所致的水电解质及营养问题,可考虑胆汁回输。

    建议:肝胆手术需通过保留充足且结构完整的剩余肝脏体积以保障患者有良好的肝功能;围术期抗病毒治疗和个体化术前胆道引流,对部分患者具有必要性(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手术规划应基于精准、微创的理念,根治性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剩余肝脏的结构和功能,最大限度保障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应根据肝胆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患者基本状况,术者的技术能力和医疗机构的硬件保障水平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如选择大范围切除还是小范围切除,一期切除还是分期切除,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等,这些选择都会对手术安全和患者康复带来影响。微创技术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出血、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但因手术难度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术中风险。行腹腔镜手术时必须遵循肿瘤根治以及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原则,在“无瘤”原则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在不能达到与开腹手术同等质量或手术时间、出血难以控制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以保证手术质量及患者安全。

    另有研究表明,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比较,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但尚无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在平均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5]

    建议: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者的技术专长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一般性推荐)。

    术中出血是肝胆手术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整体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各种技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是患者术后高质量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

    入肝血流阻断法:研究表明,全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一般采用15 min-5 min的阻断-开放模式并不导致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功能及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6-8]。根据患者病情和切除范围选择最佳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如Pringle法;也可选择半肝入肝血流阻断(鞘内阻断法与鞘外阻断法),既可减轻对保留侧肝脏的损伤,也可减少术中出血。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麻醉开始即可应用限制性补液方案,肝实质离断的关键时段要注意调节适宜的麻醉深度,使用适量的心血管活性药物,配合体位调节等,控制CV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同时维持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正常。可通过降低肝静脉及肝窦内的压力,减少肝脏渗血及静脉破裂出血[9]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研究表明,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中, 与CLCVP比较,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10]。另有研究表明,在复杂的肝切除术中采用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可显著减少术中离断肝实质过程中的出血量[11]

    肝实质离断过程是肝脏手术出血的重要环节,在可视化引导技术和多种能量器械的联合应用下,沿规划好的断肝平面由浅入深离断肝实质及重要脉管,逢血必止,尽量保持肝创面的干性、清晰。至于肝实质的离断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及熟练程度选择。

    建议:根据患者病情和切除范围选择最佳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在保证器官灌注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实施CLCVP(CVP<5 cm H2O)技术;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可有效减少肝静脉出血;应基于肝脏的特点及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适宜的肝实质离断方式(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一般性推荐)。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迅速控制并减轻胆囊急性炎症,减轻患者损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Ⅰ期可先行PTCD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ERCP)+ENBD,Ⅱ期再行确定性治疗,以减少患者损伤。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狭窄:可选择经皮经肝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联合不同碎石方式精准治疗[12],也可行腹腔镜胆管狭窄成形术,通过避免肝切除以减轻损伤,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术中控制污染:主要措施包括减少出血,尽量避免胆汁、胰液、肠液等接触腹腔,腹腔清洗,避免胃肠道过度牵拉和刺激,控制手术时长,应用抗生素等。腹腔镜胆管取石时,采取头低和右低体位,使胆汁、冲洗液和结石碎屑等积聚在右侧肝肾夹角区域,避免污染腹腔其他区域;取石时可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纱布上及取物袋内,然后一同取出;开腹器械取石时,退出腹腔前应先擦拭或冲洗干净,避免污染切口。

    建议:尽量避免急性感染期进行手术,有条件地将急诊手术转化为择期手术,并且选择损伤较小的手术方式,同时术中尽量减少各种创面污染(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一般性推荐)。

    复杂肝胆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长时间的麻醉及手术过程无疑会增加创伤和应激反应,但不能为追求手术时间而牺牲手术质量。在首先保证高质量完成手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手术入路和流程、手术器械合理使用、个人经验的积累等缩短手术时间,如腹腔镜双主刀模式,有助于提高腹腔镜术中意外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同时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术者站位的频繁变换,缩短手术时间[13]

    建议: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技术及流程,尤其是推广腹腔镜手术中的双主刀模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创伤应激(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一般性推荐)。

    一般性肝胆手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原则及其具体方法参见总论部分。许多肝胆手术属于Ⅳ级手术,手术创伤大,术后表现为重度疼痛,需实施与创伤相适应的区域性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深度调节[14-16],以达到有效控制创伤性应激反应的目的。推荐麻醉方法为全凭静脉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区域神经阻滞(如: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等)。复合全身麻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3~0.7 μg/(kg·h)可产生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的抗应激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

    Ⅳ级肝胆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以连续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切口浸润麻醉为基础,联合静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或低剂量阿片类药物+止吐药的多模式镇痛方案[17-19],覆盖术后48~72 h以上。可根据患者术前及术中凝血与循环功能状况,替代性选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20],或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低浓度局麻药(吗啡2~3 mg + 0.3%罗哌卡因/布比卡因5~8 mL)。静脉使用κ受体激动剂具有控制内脏痛的效应,也可考虑使用。可将术后镇痛的措施提前至手术开始前,实施预防性镇痛。

    建议:对于创伤大的肝胆手术,实施全凭静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区域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以连续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切口浸润麻醉为基础,联合静脉使用NSAIDs和/或低剂量阿片类药物+止吐药的多模式镇痛方案,覆盖术后48~72 h以上。实施预防性镇痛有助于术中应激控制和术中、术后全程疼痛管理(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研究证实,采用综合管理措施控制CVP低于5 cm H2O可显著减少肝脏手术的出血量[21-22],但难点在于需要同时满足全身脏器的血流灌注。既往研究报道实施术中CLCVP,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可高达16%。随着技术进步,当前实施CLCVP的患者与非CLCVP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接近(<5%)[23]

    多数肝癌手术患者具有实施CLCVP的适应证,对术前合并心、肺、肾、脑血管疾病及脏器功能严重减退的患者,应慎行或禁行CLCVP。

    实施CLCVP使术中出血量下降、术野清晰的核心技术是限制输液的同时维持每搏量和心功能的正常,具体措施包括:(1)输液管理:肝切除完成之前严格实施限制性输液方案,推荐静脉泵注醋酸平衡盐晶体液1.0~1.5 mL/ (kg·h),维持每搏量变异度/ 脉压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SVV/PPV)15%~25%;完成肝切除之后,以人工胶体尽快补足循环血容量,恢复SVV/PPV<13%。(2)麻醉管理:肝切除完成前有效的CLCVP与稳定的循环状态的前提是有效控制外科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参见肝脏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建议适当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稳定而相对较深的吸入与静脉麻醉深度。(3)循环与灌注管理:实施CLCVP可极大影响患者的体内容量分布,应以维持血压和每搏量正常为目标,术中需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05~0.5 μg/ (kg·min),可适当复合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4)术中监测与质控:除总论部分推荐的监测项目外,平均动脉压、CVP、每搏量、心输出量、SVV/PPV、尿量、脑电、血糖和乳酸为实施CLCVP的常规监测项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为可选项目。主要质控指标为血压与每搏量。需持续稳定维持平均动脉压高于脑血管、肾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平台期的血压下限[25];维持成人平均动脉压高于65~7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血压或老年患者的脑、肾自主调节曲线右移,需维持平均动脉压高于80~85 mm Hg。维持心率60~80次/min。(5)注意事项:①CLCVP是多因素综合处理的过程,需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并需要一定例数的经验积累;②虽然限制性输液期间液体入量很少,但维持患者的等血容量状态非常重要,需要及时用等量胶体液补充失血量;③高碳酸血症可能升高肺动脉压,影响CLCVP的效果;④CLCVP联合肝门阻断可获得更小的出血量和更清晰的术野,但反复多次的肝门阻断可加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组织水肿;⑤降低CVP常常需要利弊权衡,应以患者生命安全为前提,关注主要矛盾。当CVP或肝脏术野清晰度不够,除麻醉因素外尚需考虑患者肝脏肿瘤与癌栓对肝静脉回流的影响度以及心功能降低的程度、手术时间、肝门阻断的时间与次数、手术台的倾斜度和气腹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切忌牺牲组织灌注强行推进CLCVP。

    (1) 血压骤降和循环紊乱:采取相应举措预防血压骤降和循环紊乱比其发生后的纠正更加重要。建议以平稳而相对较深的麻醉降低CVP,同时保持正常血压的持续稳定,对可能出现的循环波动具有预见性并进行预防性处理。对于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患者,建议术前置入较大直径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备好加压输液装置。一旦患者出血,需及时等量补充容量。即使患者没有大量出血,当CVP过低或SVV/PPV过高时,也应调整麻醉深度,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或给予适量容量补充,维持每搏量正常和稳定。注意肝门阻断再开放后,大量代谢产物进入循环导致的动静脉扩张和心肌抑制,需要预防性加大去甲肾上腺素和/或正性肌力药物的剂量;(2) CO2气栓:多发于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气腹压力,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经CVP导管吸出CO2气体。由于CO2气栓所致反射性的肺动脉高压导致CVP升高,可减少CO2入血,而且CO2可快速溶于血,此时应维持适当麻醉深度的同时稳定血压,适当加大通气量,等待外科处理静脉破口。必要时中转为开腹手术。(3)术后急性肾损伤:关键在于严格限制性输液期间稳定维持充分的冠状动脉灌注和正常的心功能。做好血压质控,尽可能维持较大的每搏量和相对较慢的心率(60~80次/min)。

    建议:在肝脏手术中实施CLCVP(CVP<5 cm H2O)以减少术中出血。在循环、容量和全身脏器灌注的监测下应用动态液体管理、完善的麻醉及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综合措施,避免CLCVP相关并发症(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防止围术期应激性高糖血症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前应进行糖尿病筛查、管理和血糖控制,使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浓度<7.0%[26]。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禁食禁饮,尽量安排在早晨接受手术。针对糖尿病患者,以下情况需请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会诊治疗:(1)既往血糖控制不佳;(2)住院期间使用既往治疗方案血糖控制不佳;(3)住院期间或术前访视中诊断为糖尿病[27]。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需要警惕可能并发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术前1 d晚上应停止服用。格列奈类和磺脲类降糖药物也应在术前当天停止使用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术前可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并及时向患者宣教[28]。肝切除过程中,肝门间歇性阻断可减少肝创面出血,但会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化应激,进而使肝功能受损[28]。术中释放的应激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等)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6)可致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抵抗也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9]。指南推荐围术期血糖水平应控制在6.0~10.0 mmol/L[30]。术中可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与应激性高糖血症进行鉴别,对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以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对应激性高糖血症患者应加强抗应激管理,必要时联合胰岛素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继续监测血糖情况,预防低血糖(血糖<3.3 mmol/L)及严重高血糖(血糖>16.5 mmol/L)[31],并在术后逐渐过渡到术前的降糖方案。

    手术创伤以及较长时间肝门阻断相关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会导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术中充分的抗应激措施是抗炎的基础,并可在此基础上,术前预防性给予胰蛋白酶抑制剂,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也具有辅助抗炎、抗应激的效应。

    建议:围术期血糖水平应控制在6.0~10.0 mmol/L范围内,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可行胰岛素治疗;通过围术期抗应激措施防治应激性高糖血症及过度炎症反应(证据强度: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实现早期下床活动应建立在术前宣教、多模式镇痛以及早期拔除鼻胃管、尿管和腹腔引流管等各种导管,特别是患者自信的基础之上。术后清醒即可半卧位或适当在床活动,无需去枕平卧6 h。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下床活动,建立每日活动目标,逐日增加活动量。与传统肝胆手术比较,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患者创伤。如无特殊情况,肝脏手术后当天可饮水,术后12 h可进流质饮食。

    建议: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当天进食及早期活动等均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证实,围术期液体管理是改善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指标。手术当天每额外增加1次静脉输注,术后康复延迟的风险增加16%,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32%[32]。最佳的液体管理应该从术前开始,并持续到术中和术后阶段。术前鼓励使用含碳水化合物的清亮液体进行补液治疗,直至麻醉诱导前2 h;术中液体治疗应该按照个体化的方案,以维持体液平衡为目标;术后建议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及时停止静脉治疗。

    因术前减黄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易合并水电解质失衡,肝功能障碍将进一步影响其失衡状态。围术期液体管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如果没有容量不足的证据,需鉴别是否存在因麻醉及硬膜外镇痛引起的低血压。围术期应通过CVP等监测血容量,进行针对性液体治疗,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供氧,避免输液过量。

    建议:围术期应避免容量负荷过重,术后尽早恢复肠内营养,及时停用静脉补液(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肝胆患者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主要与手术过程中的胆汁污染有关,术前胆道引流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病原体的采集,术前在胆汁培养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一项RCT研究显示,术前胆道引流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预防性应用敏感抗生素,与标准方案比较可显著降低SSI发生率,而且较少合并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33]

    胆汁样本中的细菌与SSI细菌相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哌拉西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显著降低SSI风险,但由于证据水平低,不建议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有研究建议对胆汁培养阳性的患者,可延长抗生素使用至手术后5~10 d,并有助于减少SSI风险,然而增加了抗生素耐药及菌群紊乱的风险,并可致住院费用增加。

    建议:应遵循肝胆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对于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术中应常规留取胆汁行病原学培养,并针对性给予抗生素治疗(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肝切除手术患者常存在凝血和抗凝物质同时丢失的状态,恶性肿瘤和大型手术均为术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肝脏手术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腹部手术,建议术前以Caprini评分系统[34]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评估,并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肝脏手术尤其是合并肝硬化及实施大范围肝切除时,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将严重影响康复和预后。研究表明,肝切除术后PVT发生率为2.1%~14.3%,Pringle法阻断时间≥75 min是肝切除术后PVT的危险因素[35-36]。此外,肝脏作为凝血因子的合成器官,大范围肝切除后常出现肝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受损,使患者存在出血风险。因此,围术期需密切观察各项凝血指标,平衡凝血与出血的风险。根据PVT的常见病因,入院时需评估患者PVT的风险因素,尤其对于合并肝硬化者,围术期须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尽量减少门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如肝门部血管阻断、门静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癌栓取出等)。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措施及药物应用,物理措施包括:术后早期活动,间歇性空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令、利伐沙班等。低分子肝素干预应在术后2~12 h开始,持续至可完全独立下床活动;对于肝脏肿瘤患者,低分子肝素干预可持续应用至出院4周后。对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早期慎重抗凝治疗。

    建议:术前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患者血栓形成风险,根据PVT的风险因素,个体化制订预防术后PVT的方案(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肝切除术后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存在争议。近年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左外叶切除或局部肝切除术后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与并发症如膈下脓肿的发生率无相关性[37-38]。另有研究认为,肝切除术后应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在无术后活动性出血和胆漏的情况下可在3~4 d内拔除,以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肿瘤视踪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应用和普及,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不断提高,影响到患者术后的临床转归,对术后预防性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也产生了诸多争论,目前尚无高级别证据证明预防性引流管留置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建议:根据手术方式和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若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宜尽早拔除;不常规留置胃管,若有特殊情况需留置,建议在麻醉清醒前拔除;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无需常规膀胱锻炼(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一般性推荐)。

    影响肝胆手术后康复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肝功能不全、胆漏和腹水等。

    术后肝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肝功能衰竭,无慢性肝病患者的发生率约为5%,合并慢性肝病伴硬化者可高达20%。术后肝功能衰竭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死率高达75%[39]。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术前预防较术后治疗更具临床意义,措施包括:术前准确的肝功能评估,精确计算剩余肝脏体积,术中精细操作以减少术中出血,规范的围术期管理,改善全身状况等。

    术后引流液或术后第3天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液中胆红素大于正常血清值3倍可诊断为胆漏,术后发生率约为3.0%~8.7%。胆漏部位的诊断可以通过术后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明确。流量较小的胆漏可通过引流、支持治疗等非手术方法治愈,若合并难治性腹水或腹腔感染时,往往需要介入、内镜甚至二次手术等方式辅助治疗,导致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延长[40]

    肝脏术后腹水同样显著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其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术后剩余肝体积较小、术后肝功能不全、大范围肝切除、术前辅助放化疗、长时间肝门阻断、大量出血、术中输血等[41]。长期大量腹水可导致机体白蛋白丢失、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肝功能不全等。控制输液量,补充白蛋白及胶体,适当利尿和降低门脉压等措施有助于减少腹水,除非有明确的腹腔感染或消化道漏,一般不主张腹腔穿刺引流腹水。

    建议:通过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积极病因治疗等措施预防肝胆手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胆漏应充分引流,必要时留置内镜支架;腹水患者未出现感染征象时,不建议单纯腹水穿刺引流(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参见总论部分。

    建议:综合评估患者术后情况,制订合理的出院标准和随访机制(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肝胆外科手术ERAS的实施必须以精准理念、损伤控制、微创技术为基础,结合不同术式的特点个体化应用。随着肝胆外科手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术式为特色的ERAS流程将有助于围术期ERAS方案的精准实施,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定期的评价反馈机制。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需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评价和不断优化ERAS流程。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二)编审委员会名单:

    总编审:赵玉沛(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黄宇光(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审定专家:

    外科领域:姜洪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秦新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窦科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张忠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蔡秀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通外科)、季加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田利国(《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

    麻醉领域:熊利泽(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邓小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麻醉学部)、米卫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俞卫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姚尚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薛张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马正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郭曲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彭云水(《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

    执笔人:陈亚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成伟(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腺外科)、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李秉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梁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通外科)、刘连新(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吕国悦(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欧阳文(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彭书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邰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王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张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祝胜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执笔统筹:陈亚进、彭书崚

    执笔总统筹:杨尹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王天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志谢: 感谢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过刊部、《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中心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
    作者贡献:朱珠负责文献检索与文稿撰写;张波、李乃适参与讨论修改;唐彦、梅丹、李大魁参与项目组织与内容审核。
    利益冲突:
    注: 本文所有英文名采用如下翻译规则: 在民国杂志或回忆录等文献中出现过固定中文名的遵照原中文名翻译,其余按照《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翻译。
  • 图  1   1927年北京协和医院年报记录的药剂科主任康约翰所发论文题录[3]

    图  2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论文主题分布

    图  3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出版的5版处方集封面

    图  4   JAMA于1923年第81卷刊载书讯介绍北京协和医院第一版处方集

    表  1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最早发表的20篇论文

    序号 发表年份(年) 作者 文题 发表杂志
    1 1921 Cameron J Impressions of my first visit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
    2 1923 Cameron J The System of Receiving and Issuing Prescriptions in Peking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
    3 1923 Cameron J Formulary. A List of Drugs and Preparations Selected as Official for Use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4 1923 康约翰(张沛霖译) 毒药及含毒性药之贮藏检验调剂法 中华医学杂志
    5 1923 Cameron J A Note on The Storing, Checking and Dispensing of Poisons and all Poisonous Preparations 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6 1923 Cameron J A Note on the Preparation of “Carrel-Dakin” Solution China Medical Journal
    7 1923 Cameron J A Further Note on the Preparation of “Carrel-Dakin” Solution China Medical Journal
    8 1923 Cameron J Insecticides and Germicides in China China Medical Journal
    9 1923 Cameron J Insecticides and Germicides in 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
    10 1923 Cameron J Weihaiwei-Shantung-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
    11 1923 Cameron J A Short Note on the Common Chlorine Antiseptics 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12 1924 Cameron J “ADRENALIN” 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13 1924 Cameron J The Chemical Purity of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的化学纯度) China Medical Journal
    14 1925 康约翰 北京药业最近之情形 化学药业杂志
    15 1925 康约翰(张沛霖译) 论文: 北京协和医学校调药术之一班(附图十幅) 化学药业杂志
    16 1925 Cameron J Formulary of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Second Edition, P.U.M.C.Press 1924 JAPhA
    17 1925 Cameron J Hydrogen Peroxide 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18 1925 康约翰 The System of Receiving and Issuing Prescriptions in Peking China Medical Journal
    19 1925 康约翰 Eradication of the Cockroach(消灭蟑螂)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 1925 Cameron J,Chen KK The Old and the New in Pharmacy in 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出版著作一览表

    出版年份(年) 作者 书名(英文) 书名(中文) 页数(n) 出版社
    - 康约翰 List of 100 Test Prescriptions with Notes and Comments on Each Prescription 100张测试处方及其注解 39 [Peipking]P.U.M.C. Press
    1929 康约翰 Qual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Tables - 15 [Peiping] 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Society
    1929 康约翰 Posological and Percentage Tables - 103 [Peiping] 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Society
    1930 康约翰 Elementary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初级药科定量分析化学 33 [Peiping] 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Society//华北药学会,The Leader Press
    1930 康约翰 Special Short Course in Practical Pharmacy 实习制药简义说明 84 [Peiping] P.U.M.C.Press
    1931 孟目的 Posology-Percentage-Poisons 剂量学:百分比:毒药 - -
    -: 仅见于图书卡片或医院档案[2],或具体信息不详
    下载: 导出CSV

    表  3   1921—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出版处方集一览表

    版次 出版年份(年) 处方集名称 出版单位 监制 出版社 页数(n) 药品数(n) 制剂数(n) 尺寸(cm)
    1 1922 Formular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he Hospital Committee on the Peking Union College P.U.M.C. Press, Peking China 39 189 46 11.0×19.0
    2 1924 Formular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he Hospital Committee on the Peking Union College P.U.M.C. Press, Peking China 47 215 54 11.0 ×19.0
    3 1927 Formular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he committee on the Hospital P.U.M.C. Press, Peking China 67 230 54 9.0 × 14.5
    4 1932 Formulary Peip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he committee on the Hospital P.U.M.C. Press,Peiping China 69 240 55 9.0 × 14.5
    5 1942 Handbook of Therapy and Formulary Peip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Hamilton H. Anderson, Shih-hao Liu and Arthur Tye Jen Li Press,Peking China 168 293 52 11.0 ×19.0
    下载: 导出CSV
  •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协和史事纪要[A]. 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中心, 515卷.
    [2]

    Patrick C. British pharmacists and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1910—1941[J]. Pharm Hist(Lond), 2017, 47: 57-65.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bshp/ph/2017/00000047/00000003/art00002

    [3]

    Ninete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Medical Superintendent of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A]. Peking: P.U.M.C. Press, 1927: 12, 33.

    [4] 华北药学会. 鸣谢[J]. 药刊, 1931, 1: 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XU202004020.htm
    [5] 杜万亨. 教育股功作报告[J]. 药刊, 1931, 1: 47-48. https://xuewen.cnki.net/CCND-ZMDB200703020014.html
    [6] 孟目的. 研究股功作报告[J]. 药刊, 1931, 1: 51-53.
    [7]

    Formulary. A List of Drugs and Preparations Selected as Official for Use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J]. JAMA, 1923, 81: 1137.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36263

    [8]

    Meng MD. My thoughts on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ilation of pharmacopoeia three times[J]. Chin Pharm Bull, 1953, 1: 450-451.

    [9] 黄宜, 孟昭仪, 孟宪维. 孟目的传略[J]. 中华医史杂志, 2020, 50: 176-192.
  • 期刊类型引用(80)

    1. 秦子岚,杨丽平,姚舞凤,甄海燕,蒲小金,田金徽,张欣蕾,尉进芳,周珍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预康复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5(01): 101-106+159 . 百度学术
    2. 吴觉伦,申乐. 术后早期经口饮食在普通外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5(01): 70-74 . 百度学术
    3. 刘文沛,夏原,刘欣然,袁帅,周佳豪.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5(03): 348-355 . 百度学术
    4. 伊力亚尔·巴吐尔,马良,宋玉霞,地里下提·阿不力孜,唐伟,古甫丁.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5(03): 254-259 . 百度学术
    5. 杨荩冉,牛瑞兰,郑琳,刘向荣,张新胜,刘英华. 12.5%碳水化合物溶液与不同浓度MCT溶液对健康志愿者胃排空的影响.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5(01): 40-47 . 百度学术
    6. 周慧,付丽娟,王晶晶,王美玲,杨远,王志红. 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肝切除患者活动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上海护理. 2024(01): 34-37 . 百度学术
    7. 徐小燕,毛燕君. 预康复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军事护理. 2024(01): 27-30+107 . 百度学术
    8. 余欢,王小梅,王瑞,彭国庆,龚莉雲. 国际肝移植学会《肝移植手术加速康复共识建议》要点解读. 协和医学杂志. 2024(01): 68-76 . 本站查看
    9. 李娜娜,尹震宇,徐乐勤,李艺娜. 中药能量包在60例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应用. 福建中医药. 2024(01): 68-70 . 百度学术
    10. 黄妙玲,莫燕霞,钟淑冰,黎燕芬,陈瑞珊,杜子敏,张新琴. 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肝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04): 634-638 . 百度学术
    11. 何传荣,郭慧芳,宫颖,武春娥,贾钰,王瑞琪. 预康复护理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24(02): 166-169+174 . 百度学术
    12. 赵永信,蔡春慧,张娇,陈一朕,王达辉,黄丽蓉,宋君,庄培钧,曹叶. 基于证据的骨科患儿术后6 h内饮水进食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护理研究. 2024(05): 879-884 . 百度学术
    13. 贾佼男,武国旗,李静,屈普,白俊玮,于虹,张丽天. 基于SWOT分析的三级公立专科医院战略制定探讨. 现代医院管理. 2024(01): 24-27 . 百度学术
    14. 王梦君,罗瑞琳,宣莹莹,钱龙,江雯,郑磊,葛宇,汪晋,芮景,徐茂奇. 十二味蒲公英糖浆对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03): 541-544 . 百度学术
    15. 陈思齐,刘宁,侯晓敏,卢舒颖. 机器人胃癌手术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护理学报. 2024(08): 31-36 . 百度学术
    16. 张小春,龚冠闻,邵明月,江志伟. 卫气营血与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刍议. 环球中医药. 2024(05): 873-876 . 百度学术
    17. 王瑞娟,朱康宁,张亚琴,谢箐,解欢欢. 肺癌手术患者个体化全链式护理管理研究. 护理学杂志. 2024(11): 32-37 . 百度学术
    18. 王宁,于冠宇,张卫. 结直肠术前的肠道准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4(06): 642-645 . 百度学术
    19. 周江妍,周婧,谭健健,吴斐,汪利群.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耳穴贴压法在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24(15): 2781-2784 . 百度学术
    20. 鄢润丰,刘秋丽,贝兵,余遥. 经鼻插管全麻下门诊儿童龋病治疗的麻醉护理.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02): 93-96 . 百度学术
    21. 苏雪娥,方素珠,何荷番,吴珊珊,刘芳. 六字诀对快速康复外科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肺癌术后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24(15): 2883-2887 . 百度学术
    22. 王天龙,冯帅. 加强围术期应激调控 助力加速术后康复临床实践.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4(08): 789-791 . 百度学术
    23. 王思涵,夏瑾,王小梅,吴妍霏,王梅,王亚玲,陈晓雪,刘辉霞.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三联预康复方案的构建. 重庆医学. 2024(15): 2339-2342+2348 . 百度学术
    24. 毛小燕,凌嘉发,朱晓彤.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04): 340-346 . 百度学术
    25. 于文静,蒋恩社,张俊娟,张红梅.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康复护理前移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全科护理. 2024(18): 3402-3406 . 百度学术
    26. 冯小娟,苑春杰,贾锰,鲁美苏,周志南,李宁,刘思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新生儿肠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24(18): 3381-3384 . 百度学术
    27. 焦薇薇,孙林. 加速外科康复方案在腹腔镜体腔内尿流改道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04): 45-48 . 百度学术
    28. 郑玉玲,赖美玉,刘春香.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日间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体会.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09): 64-67 . 百度学术
    29. 杜振荣,刘淑娟,郭梦雪,王婧瑞.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西医护理的证据总结. 齐鲁护理杂志. 2024(17): 102-105 . 百度学术
    30. 曾敏.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研究进展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建立及可视化分析. 全科护理. 2024(20): 3896-3901 . 百度学术
    31. 张秀佳,张焕,车戬. 针刺辅助镇痛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10): 129-132 . 百度学术
    32. 丁新征. 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全程微信健康指导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医药前沿. 2024(09): 76-78 . 百度学术
    33. 李本红,任宗艳,汤文香,蒋文艳,刘灵芝,窦红昆. 儿童日间手术离院评分量表的编制及应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4(10): 918-923 . 百度学术
    34. 张南,田相中,祁昌杰,王兰香,邵永聪,张颖. 运动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心理特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12): 1874-1878 . 百度学术
    35. 王蕊,蒋璐璐. 人文关怀视域下医学科普对加速康复外科的意义与实施路径.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4(03): 131-135 . 百度学术
    36. 邵冬玲,王群敏. 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护理1例.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4(03): 141-144 . 百度学术
    37. 蒋婕,梁化坤,刘璐璐,徐锦程,李建成,李秀川. 基于循证的三联预康复在口腔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全科医学. 2024(12): 2153-2157 . 百度学术
    38. 胡浩然,康佳璐,耿伯雅,田娜,纪彩卿. 妇科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早期拔除导尿管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4(06): 51-60 . 百度学术
    39. 李娜,宋瑞梅,刘晓丽,李华.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康复策略应用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06): 926-932 . 百度学术
    40. 段秋宇.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对中老年肝脏介入术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4(06): 581-585 . 百度学术
    41. 邱雨,洪瑞,王志国,姚江,朱玉兰,尹哲,梁丹玫,刘欣颖,罗恒昌,向国菲,佃松宜,徐家壮,李卡. 医用抗菌涂层导管及其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36): 2870-2876 . 百度学术
    42. 赖世美,郑木苹,刘小丽.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应用. 黑龙江中医药. 2024(04): 57-58 . 百度学术
    43. 徐秋琴,陈丽娟,林恩德,李远婵,曾慧凌,江鸿展. 胃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01): 66-73 . 百度学术
    44. 刘莉,崔瑾,江瑜.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揿针治疗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研究. 2023(01): 83-87+101 . 百度学术
    45. 李义,李冲,李建立,张晓伟,张霄鹏.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促进胸科手术加速术后康复舒适化麻醉管理一例报告. 北京医学. 2023(01): 91-92 . 百度学术
    46. 高尊正,冯艳,孙德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华西医学. 2023(02): 170-179 . 百度学术
    47. 张卫红,王培霞,马红娜,赵辉,田亚明,徐慧萍. 术前预康复在老年膝关节置换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07): 867-872 . 百度学术
    48. 张辉,龚玲,郭茜,罗艳. 肝癌全身麻醉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舒更葡糖钠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的回顾性研究.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01): 72-76 . 百度学术
    49. 欧浪,唐善华,张起帆,汤仲舜,黄少坚,饶晓静,李川江,王恺,周杰. 轻度贫血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06): 337-342 . 百度学术
    50. 麻玉梅,马黎娜,郭海云,劳宁,聂煌.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综述. 医疗卫生装备. 2023(05): 102-108 . 百度学术
    51. 陈小霞,丁子睿,贺垒,板利娟,朱文娟,暴青竹. 术前家庭预康复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18): 2482-2487 . 百度学术
    52. 欧阳子瑶,阳梦玲,廖桂兰,黄惠桥.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05): 1-5 . 百度学术
    53. 吴柔娜,毛琳. 早期活动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3(02): 49-53 . 百度学术
    54. 贾汝栋,王瑞杰,张丽. 基于ERAS理念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河南中医. 2023(09): 1320-1326 . 百度学术
    55. 刘冬,李孟可,郜辉,田选恩,岳峰,李峰. 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儿童血液病性脾肿大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09): 554-557 . 百度学术
    56. 陈瑞云,杨慧,刘赛赛,陈静儒,高培玉. 肺移植病人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23(19): 3514-3519 . 百度学术
    57. 李春颜,刘鹤,陶明姝,陈德贤,韦琪,曹君利. 癌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研究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10): 1094-1099 . 百度学术
    58. 朱文静,尹蓓,张杰,丁媛,张柳柳. 预康复联合术后运动康复锻炼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35): 4871-4875 . 百度学术
    59. 黄予利,李向博,袁莉,滕金亮. 艾司氯胺酮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神经药理学报. 2023(04): 13-18 . 百度学术
    60. 刘丽欢,刘春香,孙红玲,曹西霞,曾国华.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术期规范化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和应用.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02): 125-132 . 百度学术
    61. 魏若雯,邱红丽. 正中胸骨切开心脏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研究进展. 感染、炎症、修复. 2023(02): 111-115 . 百度学术
    62. 王元,郭少春,冀培刚,刘竞辉,翟玉龙,王娜,屈延,王樑. ERAS理念在神经外科颅脑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02): 242-245 . 百度学术
    63. 刘丹,程锐铌,华震.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科学. 2022(07): 48-51+93 . 百度学术
    64. 陈杨,郭邦雨,陈媛,张力,周建良,刘金平,高彩霞,王玲. 预康复在心血管外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2(05): 390-394 . 百度学术
    65. 杨云霞,何鹏,袁科杰,陈绪,蔡伟,许梦娇,杜峰美. 自体脂肪臀部填充致厌氧菌感染一例报告. 中国医疗美容. 2022(03): 26-28 . 百度学术
    66. 张辉,赵伟,张茂银,颜明,张稳稳.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08): 731-736 . 百度学术
    67. 吴园园,涂立刚,吕志瑞. 加速康复外科麻醉管理在老年卵巢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10): 40-43+50 . 百度学术
    68. 郭锦,詹晓青,陈蓉,林振孟.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术前营养不良对胃癌术后病人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22(25): 3570-3573 . 百度学术
    69. 熊伟昕,陈健琛. 预康复下术前营养干预对无营养不良风险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和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02): 215-218 . 百度学术
    70. 孙翌翔,林晓琳,于胜强,柳东夫. 加速康复外科在后腹腔镜活体取肾中的应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2(10): 846-850+863 . 百度学术
    71. 张韬,王刚,邱磊,陆峰,房贵达,殷开红,苗永昌.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2(05): 484-488 . 百度学术
    72. 吴可汀,高巨,辛超,穆子涵,董育硕,葛亚丽.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09): 1039-1042 . 百度学术
    73. 曾超,王富兰,罗月英,秦红,胡燕,程佳,张榆. 基于ERAS理念的音乐治疗在宫颈癌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22(31): 4411-4414 . 百度学术
    74. 卫佼佼,申乐. 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2(10): 1097-1100 . 百度学术
    75. 陶明姝,刘鹤,杨杰,刘容光,方家星,曹君利. 经颅直流电刺激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10): 1092-1096 . 百度学术
    76. 白雪婷,王彬,杨海洋. 陪护家属的标准化陪护教育对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中国护理管理. 2022(10): 1482-1486 . 百度学术
    77. Lin Jie Li,Hong Qun Zheng,Yong Liu,Ling Yu Sun. Nutri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Journal of Nutritional Oncology. 2022(04): 175-180 . 必应学术
    78. 孙瑞方,吴兰兰,刘瑶,韦远欢,沈思文,王诺亚,简西廷,邓桂芳.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儿童耳鼻喉外科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2(06): 342-346 . 百度学术
    79. 郑强,吴小红.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手术患者的可行性与实践.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2(04): 173-179 . 百度学术
    80. 吴柔娜,晁敏,毛琳. 加速康复外科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2(03): 123-12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8)

图(4)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62
  • HTML全文浏览量:  157
  • PDF下载量:  38
  • 被引次数: 13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30
  • 录用日期:  2020-11-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07
  • 刊出日期:  2021-09-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