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ing System of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Established By the Delphi Method about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Critical Value
-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干预以及心理危急值报告体系的可行性。方法 结合文献检索,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筛选的14项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与干预指标进行讨论。向43位专家发放问卷,征求心理评估维度的意见和各维度量化评分、评估方法、评估分级、评估原则等建议。根据专家意见,计算专家权威系数及各指标评分均值和变异系数,初步构建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干预及心理危急值报告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可行性进行讨论。结果 共经6次专家讨论,并向专家发放问卷43份,回收问卷35份(81.4%)。在14项评估指标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评价中,专家积极性系数为0.97,重要性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241(P<0.001),紧迫性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283(P<0.001)。专家权威系数为0.68~0.74。经专家讨论,认可“自杀风险”“抑郁”“焦虑”“治疗期望过高”“医患关系期待”“兴奋激越”“幻觉”“妄想”“谵妄”“酒瘾”“吸毒”“医生职业耗竭”12项指标纳入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应包括患者自评和医护观察。专家认为应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干预,最高预警级别按照危急值的标准进行衡量和设置。建立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指标及相应干预措施体系具有可行性。结论 患者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指标和分级干预体系已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初步框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制订细则,并进行试实践。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reporting system of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by the Delphi method about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critical value.Methods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we used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 to study 14 indexes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43 experts to solicit the opinions about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regarding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dimensions, suggestions on quantitative score, assessment method, assessment grading, and assessment principles of each dimensi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opinion, the average valu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each index were calculated to form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a reporting system of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intervention and psychological critical valu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was discussed.Results After six rounds of discussion of the experts, 43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experts, and 35 ones (81.4%) were return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14 assessment indicators, the coefficient of experts' participation was 0.97; the Kendall W coefficient of importance was 0.241 (P < 0.001), the coefficient of the urgency was 0.283 (P < 0.001). The authority coefficient of experts ranged from 0.68 to 0.74. After the discussion of the experts, 12 indicators were approv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 about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suicide risk, depression, anxiety, excessive treatment expectation, expectation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gitation, hallucination, delusion, delirium, alcohol addiction, drug abuse and occupational exhausti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should include patients' self-evaluation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ulting meeting of the experts, graded interven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in the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highest warning level should be measured and se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the critical value. The expert-group consider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establish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es and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Conclusions The system framework of indicators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hierarchical intervention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afety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the delphi method. On this basis, detailed methods and tools can be further formulated and trial practice can be carried out.
-
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是在此前医学研究成果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当前医疗实践的最佳指导意见[1-2]。指南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保鲜期”——即推荐意见的时效性[3]。被最新研究证明无效甚至有害的措施、或被证明有效及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如不能及时在指南中体现,将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4-5]。此外,医学知识的半衰期相对于其他学科更短[6],大量医学研究的激增也促使指南必须与时俱进[7]。
与重新制订指南不同,指南修订一般不更改或很少更改原有的临床问题,仅补充纳入新的研究证据,更新原有的推荐意见[8-9]。指南修订是保证推荐意见可信度的关键,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将指南是否在全文中阐述其修订的周期和策略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10]。需强调的是,指南修订仍应基于系统评价证据,遵循科学、规范的方法。作为本专栏第5篇文章,本文将从指南修订的原因、现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开展修订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
1. 指南修订的原因与现状
指南修订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的研究证据改变了此前的常规临床实践,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因素可影响到指南的修订,现对其进行总结并给出示例(表 1)[11]。
表 1 影响指南修订的主要因素及示例主要影响因素 示例 研究证据 疾病定义或诊断标准发生改变 2015年,强化血压控制试验[12]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2017版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30/80 mm Hg[13] 新的疗法更有效 2013年,中国研究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卒中再发风险[14];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新版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将联合疗法作为新的推荐意见[15] 原有疗法无效 2017年,研究证实补充钙和维生素D不能降低社区老年人的骨折风险[16];2018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将其不推荐的意见写进指南[17] 新发不良事件 2019年11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电子烟相关肺损伤爆发的报告[18],当月即修订了电子烟指南[19] 卫生政策及其他 国家政策 2016年,中国政府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此前的辅助生殖指南,缺乏对高龄产妇的关注,以及相关证据的纳入;2017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修订了高龄产妇辅助生殖指南并于2019年发表[20] 药品审批 2019年,贝利尤单克隆抗体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1];2020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将其纳入推荐意见[22] 医疗保险 2019年,丙酚替诺福韦确定将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当年更新后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其作为首选抗病毒药物之一[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年12月中国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截至2020年3月3日,2个月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更新到第7版[24]。除新出现的研究证据外,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措施利弊在不同时间的考量、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都影响到诊疗方案短期内的快速更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是指南制订的触发因素,也是全程推动其不断更新的主要因素对于国内指南的修订,中华医学会的指南修订周期为2~5年[25],我国指南修订的比例仅为10%,其中最长修订周期达10年[30]。 指南修订周期方面,一项针对国际指南制订机构的调查显示,22.9%(8/35)的国际指南制订机构修订周期为4~5年,40%(14/35)修订周期为2~3年,8.6%(3/35)修订周期≤1年,28.6%(10/35)未明确修订周期[9],其中国际主要指南制订机构修订周期见表 2。另一项针对国际指南制订机构的调查显示,92.3%(36/39)的国际指南制订机构进行过指南修订,79.5%(31/39)拥有正式修订程序[29]。
2. 指南修订的方法和流程
当前已有多个指南制订机构给出了修订指南的方法和流程[8-9],然而,这些方法和流程标准各异,主要适用于本国或本机构。笔者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了针对我国指南修订的方案(图 1)。对于修订版指南的报告,RIGHT工作组给出了基本条目[31-32],CheckUp工作组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清单(表 3)[33-34],指南制订者可参考相应条目和清单撰写和发布修订版指南。
条目 内容 1 修订版指南与原版指南能够被区分开 2 报告了修订指南的缘由 3 报告了修订版指南与原版指南间范围和目的的变化,并提供了支撑材料 4 报告了在修订过程中对其更新和审阅过的章节 5 报告了哪些推荐意见被保留、删除、增加或修改 6 报告了被修改的推荐意见并提供了支撑材料 7 报告了修订版指南中的专家组成员 8 报告了负责指南修订的专家的利益冲突情况 9 报告了修订版指南的资助机构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10 报告了在指南修订中检索证据的方法 11 报告了在指南修订过程中遴选证据的方法 12 报告了在指南修订过程中评估证据质量的方法 13 报告了在指南修订过程中证据合成的方法 14 报告了修订版指南的外部评审方法 15 报告了要实施修订版指南中更改推荐意见的方法和计划 16 报告了未来再次修订的计划和方法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方法学问题是修订的最佳时机和周期。由于指南包含的推荐意见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过时(与支持推荐意见的系统评价的时效性直接相关),指南修订过早,譬如仅有不到30%的推荐意见过时,这时修订指南则可能会浪费资源,降低修订效率;指南修订过迟,虽然可以覆盖所有推荐意见,但部分提前过时的推荐意见则可能已对临床诊疗产生了负面影响。修订周期方面,在某些研究进展比较快的领域,当指南修订完成后,可能部分推荐意见的证据又会过期;或如前所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的研究和情况可能时时在变化,修订周期可能以月甚至周为单位。因此,高效的组织构架和响应机制在临床实践指南的修订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基于此,有研究人员提出了"活指南(living guideline)"的概念,即一旦有高质量、能够改变临床实践的证据出现,就应及时制作推荐意见决策表,组织专家进行共识,以最快速度修订指南相应的推荐意见[35]。
3. 指南修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指南修订工作尚存在一定问题,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缺乏规划和监管。大部分指南在制订之初,就缺乏修订的计划;即使有修订计划,因为原指南工作组人员的变化,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变化,3~5年后也无法落实修订工作。其主要原因是制订机构缺乏对指南长远、可持续的规划,以及缺乏主管部门的监管。与我国不同,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制订的指南,由于良好的顶层设计,每部指南发布后,都会被标记和追踪,定期评估和督促指南的修订工作[27]。(2)缺乏动机和资源。修订指南相对于制订新指南而言,对制订者的吸引力更小,特别是对于不涉及新的药物或器械的指南而言。同样,这类指南也更难募集到足够的经费,从而导致被长时间搁置;此外,制订的新指南即使在原指南基础上变化不大,但本质上属于指南的制订,制订者往往也会按一部新指南来发表和宣传。(3)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尽管目前有多个组织在探索指南修订的方法,但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更加有效,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此外,也缺乏对指南修订的质量评价,从而导致指南的修订工作在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有所欠缺。
4. 对我国指南修订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修订比例低,修订周期长,不同机构制订的指南修订情况差异较大[30]。为帮助我国指南制订者更好地开展指南修订工作,现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4.1 指南管理者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其下属部门)
一方面,建立国家层面指南修订或更新的权威网站或数据库[36];另一方面,应要求和督促指南制订机构承担指南发布后的证据监测和修订责任,定期审查指南的修订情况,提醒指南制订者审核其指南中推荐意见的时效性,对于长时间未修订且可能或者已经给临床造成明显误导和问题的指南,应及时予以废止;此外,在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时,应将是否基于最新指南进行诊疗纳入考核标准。
4.2 指南制订者层面(各学会、协会或工作组)
中华医学会及下属分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指南制订机构,近年来高度重视其指南质量,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也对指南制/修订工作给出了指导[25]。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指南修订机制和办法。建议由原指南证据评价组或委托循证医学相关组织/单位定期评估已发布的指南,在此基础上,遵循指南修订步骤,更新推荐意见。对于修订版指南的撰写,可参照RIGHT和CheckUp清单[31-34]。
4.3 指南研究者层面(各高校、医院或科研院所开展指南方法学研究的人员)
应开展如何科学、高效修订指南,以及修订后如何尽快替换原有指南的实施研究。如可探究如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实时监测新证据,快速合成研究结果。对于修订版指南的传播和实施,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将修订版指南快速推送给指南的使用者,及时替换原有指南,从而将原有过期指南对临床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4.4 指南使用者层面(医务人员、患者、公众、媒体或科普工作者)
医务工作者应学习如何查找和评价指南的最新版本;媒体或科普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循证,而且要基于最新的指南;患者或公众利用互联网查找疾病相关预防、诊断和治疗信息时,也应注意其发布年份。
5. 小结
为确保指南的质量和时效性,指南制订者应充分意识到未及时更新的推荐意见对临床实践的危害,承担主体责任,按照循证的方法,定期开展指南修订工作。具体可参考相关修订流程和注意事项[33],并在首次指南制订中即做好修订准备。指南管理者、研究者、修订者和使用者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开展指南更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及时修订和更新指南,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即使无法做到让指南实时“保鲜”,至少也应为其贴上定期审查的日期和标签,从而让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时更加放心。
作者贡献: 史丽丽负责收集材料、数据处理、撰写稿件;魏镜负责研究设计、召集专家进行讨论、稿件审校;洪霞参与研究设计、数据处理。利益冲突: 无 -
表 1 专家咨询会及问卷发放与回收进程
形式 时间 参与人员 主要讨论内容 会议1 2018-03-14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医务管理、信息及心理生理中心专家17位 报告研究的目标与定位,开放性征求意见与建议;对项目中的关键指标进行讨论 会议2 2018-03-17 精神卫生专业专家,包括精神科临床、医院管理、伦理法律专家14位 同会议1 会议3 2018-04-13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家13位 对前期收集的信息进行报告;结合文献,讨论建立患者安全心理评估指标和干预体系的可行性 会议4 2018-05-16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人员12位 报告前期进展及预试验情况,对患者安全相关心理评估和干预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问卷 2018-04-13至
2018-05-16以上所有专家 填写咨询问卷,对评估指标进行量化 会议5 2018-06-06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代表 10例 介绍项目目标,征求患者的意见与建议 会议6(末次会议) 2018-07-04 会议1中的专家16位,会议4中的专家4位,北京协和医院医院管理专家2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专家1位 报告研究进度和结果,开放式讨论,征求专家反馈意见 表 2 专家一般资料(n=35)
指标 具体明细 专业背景 精神心理学13位,临床医学(内科、外科)10位,临床护理学11位,精神卫生兼医疗管理学1位 职称 正高15位,副高4位,中级11位,初级5位 最高学位 博士18位,硕士3位,本科13位,专科1位 学会/协会任职 常委及以上14位,委员6位,无任职15位 表 3 14项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价结果(n=34)
评估指标 重要性 紧迫性 评分(x±s) 变异系数 评分(x±s) 变异系数 自杀风险 9.85±0.56 0.06 9.71±0.87 0.09 危害他人安全 9.47±1.05 0.11 9.76±0.55 0.06 吸毒 8.65±1.81 0.21 7.94±2.17 0.27 抑郁 8.21±1.68 0.21 7.41±1.96 0.26 兴奋激越 8.03±1.53 0.19 7.94±1.89 0.24 纠纷投诉 8.03±2.13 0.26 7.15±2.51 0.35 谵妄 7.94±2.27 0.29 7.85±2.26 0.29 医生职业耗竭 7.74±2.19 0.28 7.03±2.36 0.33 酒瘾 7.71±1.62 0.21 7.03±1.88 0.27 焦虑 7.47±2.01 0.26 6.88±2.16 0.29 妄想 7.44±2.09 0.28 6.97±2.07 0.30 医患关系期待 7.44±2.16 0.29 6.56±2.35 0.36 治疗期望过高 7.35±2.26 0.31 6.50±2.63 0.40 幻觉 7.26±2.17 0.30 6.85±2.30 0.34 表 4 专家对14项评估指标的判断依据及权威程度(n=28)
评估指标 理论分析(x±s,分) 实践经验(x±s,分) 同行了解(x±s,分) 直观感觉(x±s,分) 判断依据 专家权威系数* 抑郁 2.37±0.84 2.74±0.45 2.00±0.78 2.44±0.64 0.91 0.74 谵妄 2.32±0.77 2.61±0.63 1.93±0.73 2.36±0.78 0.89 0.73 幻觉 2.19±0.74 2.68±0.55 1.79±0.57 2.25±0.75 0.89 0.73 自杀风险 2.03±0.82 2.72±0.53 2.07±0.88 2.52±0.69 0.88 0.72 焦虑 2.22±0.85 2.59±0.64 1.85±0.77 2.42±0.70 0.88 0.72 危害他人安全 1.86±0.80 2.75±0.44 1.89±0.75 2.59±0.73 0.86 0.71 妄想 2.11±0.74 2.50±0.75 1.82±0.72 2.36±0.73 0.86 0.71 医患关系期待 2.04±0.71 2.61±0.63 1.68±0.72 2.36±0.68 0.86 0.71 医生职业耗竭 2.21±0.79 2.39±0.63 1.75±0.70 2.21±0.69 0.86 0.71 兴奋激越 2.00±0.77 2.54±0.64 1.82±0.67 2.44±0.64 0.85 0.71 酒瘾 2.07±0.86 2.46±0.64 1.79±0.79 2.36±0.78 0.85 0.71 纠纷投诉 1.64±0.68 2.61±0.57 1.71±0.66 2.50±0.58 0.83 0.70 治疗期望过高 1.85±0.82 2.37±0.69 1.67±0.68 2.33±0.73 0.82 0.69 吸毒 1.98±0.79 2.07±0.72 1.79±0.74 2.14±0.80 0.80 0.68 *按27人计算,因1人未填写熟悉程度 表 5 评估工具推荐(n=21)
评估工具 自杀
风险危害他人
安全纠纷
投诉谵妄 幻觉 妄想 兴奋
激越酒瘾 吸毒 治疗期望
过高抑郁 焦虑 医患关系
期待医生职业
耗竭观察法 3 4 3 4 3 3 3 3 4 5 3 4 6 2 访谈法 2 2 2 4 3 3 2 2 4 4 3 4 5 2 他评量表 1 1 1 3 2 2 1 1 1 1 3 2 1 1 自评量表 4 0 0 0 0 0 0 0 0 1 8 8 1 2 -
[1] Prince M, Patel V, Saxena S, et al.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J]. Lancet, 2007, 370: 859-877. DOI: 10.1016/S0140-6736(07)61238-0
[2] Runciman W, Hibbert P, Thomson R, et al.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Patient Safety: key concepts and terms[J]. Int J Qual Health Care, 2009, 21: 18-26. DOI: 10.1093/intqhc/mzn057
[3] 魏镜, 史丽丽, 曹锦亚. 将心理健康状态系统评估与干预纳入患者安全管理[J]. 协和医学杂志, 2019, 10: 206-210. DOI: 10.3969/j.issn.1674-9081.2019.03.004 Wei J, Shi LL, Cao JY. Systematic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patient safety management[J]. Xie He Yi Xue Za Zhi, 2019, 10: 206-210. DOI: 10.3969/j.issn.1674-9081.2019.03.004
[4] 徐蔼婷. 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 中国统计, 2006, 9: 57-59. Xu AT. Applic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Delphi method[J]. Zhongguo Tong Ji, 2006, 9: 57-59.
[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icidal behaviors[J]. Am J Psychiatry, 2003, 160: 1-60. DOI: 10.1176/appi.ajp.160.1.1
[6] Roca RP, Charen B, Boronow J. Ensuring Staff Safety When Treating Potentially Violent Patients[J]. JAMA, 2016, 316: 2669-2670. DOI: 10.1001/jama.2016.18260
[7] Wyatt R, Anderson-Drevs K, Van Male LM. Workplace Violence in Health Care: A Critical Issue With a Promising Solution[J]. JAMA, 2016, 316: 1037-1038. DOI: 10.1001/jama.2016.10384
[8] Keepers GA, Fochtmann LJ, Anzia JM, et al.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Am J Psychiatry, 2020, 177: 868-872. DOI: 10.1176/appi.ajp.2020.177901
[9] Marcantonio ER.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J]. N Engl J Med, 2017, 377: 1456-1466. DOI: 10.1056/NEJMcp1605501
[10] DeVita MA, Braithwaite RS, Mahidhara R, et al. Use of medical emergency team responses to reduc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arrests[J]. Qual Saf Health Care, 2004, 13: 251-254. DOI: 10.1136/qshc.2003.006585
[11] Dyrbye LN, Shanafelt TD. Physician Burnout: A Potential Threat to Successful Health Care Reform[J]. JAMA, 2011, 305: 2009-2010. http://europepmc.org/abstract/MED/21586718
[12] Sareen J, Cox BJ, Afifi TO,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and risk for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s[J]. Arch Gen Psychiatry, 2005, 62: 1249-1257. DOI: 10.1001/archpsyc.62.11.1249
[13] 刘子嘉, 马爽, 黄宇光. 麻醉与患者安全[J]. 协和医学杂志, 2016, 7: 220-223. DOI: 10.3969/j.issn.1674-9081.2016.03.013 Liu ZJ, Ma S, Huang YG. Anesthesia and patient safety[J]. Xie He Yi Xue Za Zhi, 2016, 7: 220-223. DOI: 10.3969/j.issn.1674-9081.2016.03.013
[14] Ridelberg M, Roback K, Nilsen P, et al. Patient safety work in Swed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nnual patient safety reports[J]. BMC Health Serv Res, 2016, 21: 16: 98. DOI: 10.1186/s12913-016-1350-5
-
期刊类型引用(7)
1. 殷翔,关鸿志,任海涛,范思远,崔俐. 脑脊液抗GFAP抗体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02): 119-122+96 . 百度学术
2. 刘丽欣,刘景华,周凡,王吉刚,刘彦琴,吴泽来,张美玉. 脑脊液指标对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价值. 实用肿瘤杂志. 2023(03): 265-270 . 百度学术
3. 王娟,宋坤,张巧全,朱海青. 系统性淋巴瘤软脑膜转移的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2(03): 188-191 . 百度学术
4. 牛婧雯,关鸿志,杨英麦,刘明生,彭斌,崔丽英. 左上肢疼痛麻木5个月无力3个月加重伴双下肢和右上肢相继疼痛无力1个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04): 311-314 . 百度学术
5. 关鸿志,陈琳,崔丽英,管宇宙,李秀丽,钱敏,任海涛,赵燕环.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诊断意义. 协和医学杂志. 2015(01): 14-17 . 本站查看
6. 关鸿志.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07): 566-569 . 百度学术
7. 孔维泽,刘彩燕,高山,郭毅,窦万臣,崔丽英. 睡眠增多 四肢乏力八个月 加重一个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09): 834-83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