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9卷  第3期

述评
摘要: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以自身免疫及其介导的器官系统损伤为特征的一组全身性疾病。肺部并发症是CTD的重要关节外表现, 也是CT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管理CTD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D-ILD)的关键是确定ILD类型、疾病所处阶段、应给予何种治疗。目前CTD-ILD仍采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 其诊断治疗尚无统一的临床指导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自身抗体与CTD-ILD相关, 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临床实践中应更多关注那些肺部表现不明显的CTD患者, 以尽早识别CTD-ILD, 给予适当治疗, 延缓疾病进展。
摘要:
第六届世界肺高血压会议对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的定义和诊断分类进行了修订和更新。PH的血流动力学定义维持不变, 将毛细血管前性PH定义更新为:肺动脉平均压>20 mm Hg、肺动脉楔压 < 15 mm Hg且肺血管阻力> 3 WU。诊断分类更新包括:增加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亚类, 将甲基苯丙胺(冰毒)和达沙替尼致PAH作用由可能升级为肯定, 将肺静脉闭塞病/肺毛细血管瘤病由特殊的1'更新为PAH的一个亚类, 将脾切除术后和甲状腺疾病从PH诊断分类中移除等。本次PH定义和诊断分类更新将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专家论坛
摘要: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Ⅱ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主要累及肺间质。随着对ⅡP研究的不断深入, ⅡP相关分类和治疗方案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本文系统回顾ⅡP分类变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急性加重概念演变以及不同时期IPF治疗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最新进展, 并对今后ⅡP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摘要: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表现的慢性进展型疾病, 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血清学标志物, 特别是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 KL-6), 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KL-6是一种跨膜高分子量黏蛋白, 主要表达于Ⅱ型肺泡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胞膜。近年来, 大量研究发现KL-6表达可能与肿瘤、部分新生儿肺部疾病、ILD及其恶化、急性肺损伤等疾病相关, 其在ILD中的作用受到特别关注, 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KL-6的结构特点, 其在ILD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的异常表现与ILD病变发生、进展、药物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最新信息。
指南解读
摘要:
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发布了关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对CKD-MBD的认识及诊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但指南缺少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RCT)证据, 故其证据质量不高。随着此后多项RCT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的公布, KDIGO工作组经过对相关新证据的评估和充分讨论, 于2017年6月对该指南进行了选择性更新, 主要涉及CKD-MBD中骨病的诊断及钙、磷和甲状旁腺素的管理等。本文就主要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揭示其临床意义。
争鸣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在过去20年间从3年延长至8~10年, 这得益于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等的广泛应用。即使在新药时代,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仍可显著提高移植后反应率, 增加微小残留病变阴性率, 延长无进展生存期。ASCT对OS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结果并不一致, 这主要与进展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有关。随着更多新药的出现, ASCT后复发患者会有更多选择。故新药时代, ASCT仍是MM患者诱导治疗后的一线巩固方案。
摘要: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治疗策略之一。不论是传统药物时代, 还是新药时代, ASCT均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文献报道ASCT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但对总生存期的获益有待进一步探讨, 特别是高危患者, ASCT可能并不能使患者获益。此外, ASCT后的巩固、维持治疗对预后也至关重要, 且ASCT具有存在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再发肿瘤的风险, 故ASCT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价值仍有待商榷。
论著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与混合静脉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2)对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患者修补术后评估价值的一致性。   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 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广州中山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及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43例CHD-PAH患者, 分别于停体外循环后即刻及转入重症监护室后6、12、24、48 h等5个时间点, 同时测量ScvO2及SvO2, 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红蛋白及乳酸等指标。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个指标的一致性,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两指标偏倚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ScvO2和SvO2的总体相关系数R2=0.369, 体外循环后即刻R2=0.515, 入重症监护室后6、12、24、48 h的R2分别为0.375、0.605、0.712、0.252。Bland-Altman检验显示ScvO2与SvO2的偏倚(△ScvO2﹣SvO2)为-1.3%, 一致性区间(limits of agreement, LOA)为(-17.0%, 14.4%)。总体上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e, O2ER)(R2=0.030, P < 0.05)、肺动脉收缩压(R2=0.030, P < 0.05)和心率(R2=0.032, P < 0.05)对△ScvO2-SvO2的影响较小; 当ScvO2 < 70%时, O2ER(R2=0.203, P < 0.01)、肺动脉收缩压(R2=0.110, P < 0.01)、心率(R2=0.150, P < 0.01)对△ScvO2-SvO2的影响则较大, 此时ScvO2有低估SvO2的趋势, 而当ScvO2 ≥ 70%时, ScvO2会高估SvO2。机械通气期间ScvO2与SvO2的偏倚为-1.3%, LOA为(-16.1%, 13.5%), △ScvO2-SvO2的影响因素为O2ER(R2=0.122, P < 0.01);撤机后ScvO2与SvO2的偏倚为-1.3%, LOA为(-19.5%, 16.8%), △ScvO2-SvO2的影响因素为O2ER(R2=0.320, P < 0.01)和动脉氧饱和度(R2=0.320, P < 0.01)。   结论   CHD-PAH患者术后监护中ScvO2不能替代SvO2的评估价值。当ScvO2 ≥ 70%时, 宜同时监测ScvO2与SvO2以排除低灌注状态。
摘要:
  目的  调查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现状, 探究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否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5月17日至9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VTE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生情况, 比较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VTE患者的异同点, 评估危险因素与VTE事件相关性。使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预测价值。   结果  共31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症状性VTE发生率为2.5%。Padua模型敏感度为83.3%, 特异度为62.3%, 模型分层下高危患者占比38.8%。Padua模型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肥胖、近期创伤和(或)手术这4项危险因素在VTE及非VTE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 而模型未包含的危险因素如雌、孕激素、输血、机械通气与VTE发生显著相关(P均 < 0.01)。Padua模型高危患者接受抗凝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 < 0.01), 其中85.3%的高危患者未接受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 亦未发生VTE。   结论   Padua模型特异度低, 模型中多项危险因素及其权重分布不合理, 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分层的价值有限。
摘要:
  目的  比较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定植的筛查效果。   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1371名孕妇, 于孕35~37周同时采取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筛查GBS,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并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检出率和假阴性率。   结果   1371名孕晚期妇女阴道GBS的定植率为8.0%, 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的检出率为41.8%, 假阴性率为58.2%;阴道直肠拭子的检出率为80.0%, 假阴性率为20.0%;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阴道GBS定植筛查的效率优于阴道拭子培养法, 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 避免漏诊。
摘要:
  目的  了解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中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及PCR-荧光探针法的应用情况与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送检分枝杆菌的10 326份培养、25 269份涂片抗酸染色及5949份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标本种类分布及阳性标本检出率, 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差异及诊断价值。   结果  培养法以血液标本数量最多(31.4%), 涂片抗酸染色和PCR-荧光探针法均以痰标本数量最多(40.3%和40.4%)。PCR-荧光探针法阳性标本检出率(8.9%)明显高于培养(5.6%)和涂片抗酸染色(1.9%)(P < 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 PCR-荧光探针法的敏感度(42.9%)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31.3%), 特异度(95.2%)低于涂片抗酸染色法(97.4%)(P均 < 0.05)。   结论   3种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中, PCR-荧光探针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和敏感度均较高, 在实验室分枝杆菌属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述
摘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致纤维化性疾病, 预后极差。IP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容易出现多种临床合并症, 包括肺气肿、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合并症的IPF患者临床症状更多、预后更差。本文详细阐述影响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和预后的常见合并症, 以期提高临床对于IPF合并症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从而改善IPF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教学与科研
摘要:
2016年1月, 在法国进行的BIA 10-2474 Ⅰ期临床试验中, 1名健康受试者在给药后发生脑死亡。为了探寻事件原因, 尽可能从系统上降低类似悲剧重现的风险, 本文根据BIA 10-2474专家调查组的报告, 从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发现、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等方面梳理了这个悲剧性事件的前因后果, 并获得以下启示:第一, 应在药物进入临床研发前根据已获得的研究数据和同类药物的相关信息审慎决策, 以便提高研发成功率, 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第二, 研究设计既要考虑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特征, 还要考虑药效特征, 在兼顾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达成试验的科学目的; 第三, 高风险新药早期临床研究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 不放过任何可能提示药物风险的信号, 遇到问题全面分析, 保守处理。
疑难病与罕见病专栏
摘要:
罕见病的研究受限于样本的可获得性, 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阻碍了罕见病可行性治疗方法的发现。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技术的建立和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iPSCs技术把患者来源的体细胞转变为iPSCs, 继而再分化为疾病相关的成体细胞。通过对发病过程和功能学分析, 患者特异性iPSCs细胞模型已成为罕见病研究的宝贵工具。iPSCs技术彻底革新了研究者对罕见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尤其是iPSCs技术结合基因编辑和3D类器官方法, 使得iPSCs在各应用领域包括精准医学领域更具强大优势。本文概括介绍iPSCs技术应用于多种罕见病疾病模型建立,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 以期为罕见病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临床生物样本库
摘要:
  目的  评估我国生物样本库的运营规划现状。   方法  对国内63个主要生物样本库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物样本库基本信息、运营规划、样本利用率、用户/客户群体、市场推广/广告、成本回收和业绩指标等6个类别, 对6个类别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63个生物样本库中, 96.8%(61/63)属于学术机构或公立医院; 19.0%(12/63)已有运营规划, 39.7%(25/63)正在筹备运营规划, 41.3%(26/63)尚无运营规划; 85.0%(34/40)实际利用率低于20%, 且97.5%(39/40)低于目标利用率; 88.6%(1084/1223)的样本仅用于样本库或所属机构内部使用, 不对外共享。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初步反映, 我国生物样本库运营规划情况不容乐观, 样本实际利用率较低, 且普遍低于其目标利用率, 对外共享不足,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内生物样本库的合作和共享。
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
摘要: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 单纯以医生为主导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环境下的医疗服务。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的内涵是医生运用专业知识, 与患者在充分讨论治疗选择、获益与损伤等各种可能的情况下, 并考虑到患者的价值观、倾向性及处境后, 由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作出的、最适合患者个体的健康决策过程。本文就SDM的历史沿革、提倡SDM的原因、患者对SDM的需求与视角、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实施SDM进行阐述, 启示临床医生一方面需具备现代医学知识与技能, 如循证医学的方法以获得最佳临床证据; 同时还需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能, 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 了解患者对治疗的偏好, 在此基础上进行SDM, 从而达到最佳医疗照护。
协和MDT
摘要:
临床病例评析
摘要:
部分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表现为低反应性或无反应, 接受抗血小板规范治疗后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本例患者为63岁女性,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多次出现肢体乏力, 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均提示急性脑梗死。后经血小板聚集试验、闭合试验及基因检测证实, 该患者存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改服西洛他唑, 随访1年余, 未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温馨提醒】近日,《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为:mjpumch@126.com,编辑部电话为:010-69154261,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