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6卷  第4期

论著
摘要:
  目的  比较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与小麦膳食纤维的主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本研究, 按2: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 分别使用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和小麦膳食纤维的馒头替换主食, 持续13周。比较不同饮食干预前后人体测量、生化检查、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者舒张压(-0.05 mm Hg比0 mm Hg, P=0.021)、甘油三酯(-0.10 mmol/L比0.27 mmol/L, P=0.040)、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1.30 mU/L比0.62 mU/L, P=0.001;-14.82 mU/L比-3.93 mU/L, P=0.020)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而对照组患者较研究组腰围降低幅度更大(-5.00 cm比-4.00 cm, P=0.001), 两组间体重、臀围、收缩压、糖耐量干预前后变化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主食与小麦膳食纤维主食相比, 可更显著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水平, 添加小麦膳食纤维主食在降低腰围方面效果更明显。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营养相关危险因素, 为孕期合理膳食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且在孕24~28周完成糖耐量筛查的25~45岁孕妇。采取多阶段连续等比例抽样, 确诊GDM新发病例150例为病例组, 同期就诊非GDM 150例为对照组。利用食物频率问卷对其一般情况及膳食状况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GDM营养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GDM史、水果摄入量、精制谷物所占比例、每日肉类摄入量、高脂食品摄入频率、每日食盐摄入量、每日烹调油摄入量、每日坚果摄入量、在外就餐频率、含糖饮料摄入及体力活动状况与GDM之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孕前BMI(OR=1.628, 95% CI:1.079~2.456)、2型糖尿病家族史(OR=1.761, 95% CI:1.001~3.096)、GDM史(OR=7.855, 95% CI:1.982~31.125)、水果摄入量(OR=1.457, 95% CI:1.148~1.849)、精制谷物(OR=1.350, 95% CI:1.008~1.808)、高脂食品(OR=1.398, 95% CI:1.066~1.833)及缺乏体力活动(OR=1.257, 95% CI:1.111~1.422)与GDM具有相关性(P < 0.05)。  结论  孕前BMI异常、2型糖尿病家族史、GDM史、水果摄入过量、主食过于精制、经常摄入高脂食品及缺乏体力活动可增加GDM发病风险。
摘要:
  目的  研究菊粉和金玉兰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性别和体重指数匹配的方法分为菊粉组(n=25)、金玉兰组(n=25)和对照组(n=25), 3组患者均给予普通糖尿病膳食, 在此基础上菊粉组每天给予菊粉15 g, 金玉兰组每天给予金玉兰120 g。分别于基线期、4和8周时观察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血脂、转氨酶和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结果  菊粉组、金玉兰组及对照组分别有23、22和23例完成研究。基线期各项观察指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周时, 菊粉组FBG、HbA1c、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的变化同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 8周时, 菊粉组FBG、HbA1c、HOMA-IR、TC、LDL-c的降低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余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周和8周时, 金玉兰组各项指标变化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菊粉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 并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金玉兰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无显著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和膳食干预对乳糜泻患者结局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乳糜泻的患者17例, 总结其临床特征,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去麦胶膳食的营养管理, 并跟踪随访其中8例患者, 评价其营养干预依从性以及病情变化。  结果  17例乳糜泻患者平均年龄(39.65±19.14)岁, 男/女性别比为9/8, 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慢性腹泻, 6例(35.29%)患者便苏丹Ⅲ染色阳性, 7例(41.18%)检出便潜血阳性, 12例(70.59%)D-木糖试验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1.2 g/5 h)。就诊时患者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16.57±3.05)kg/m2。12例(70.59%)患者存在营养不良(BMI < 18.5 kg/m2), 6例(35.29%)为严重营养不良(BMI < 15 kg/m2)。14例(82.35%)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肠外表现(11例, 64.71%)。分别有6例(35.29%)、3例(17.65%)及5例(29.41%)患者存在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麦胶膳食的营养管理。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0.38±8.28)个月(3~25个月)。其中7例具备良好的营养治疗依从性(Likert量表评分为1~2分), 治疗过程中腹泻、腹胀症状均显著好转, 体重由治疗前(44.83±9.77)kg增至(47.17±9.30)kg(P=0.681), 血清白蛋白由就诊时(27.50±7.92)g/L上升至(34.20±3.27)g/L(P=0.102)。  结论  加强乳糜泻患者教育及营养管理, 严格进行去麦胶膳食治疗, 密切随访, 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膳食调整, 是减轻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结局的重要手段。
摘要:
  目的  比较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菌血症与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PDRAB)菌血症的临床资料, 探讨PDRAB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纳入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 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 以鲍曼不动杆菌血培养标本采集14 d内发生院内死亡为主要临床结局。  结果  共纳入52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 平均年龄(54±20)岁, 其中男性30例(57.7%); 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21±9)分, 平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10±5)分; 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发生前, 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2 d(7~20 d); 仅6例患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33例患者感染NPDRAB, 19例感染PDRAB。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 PDRAB患者与NPDRAB患者比较, 接受机械通气概率更大(94.7%比63.6%, P=0.031), 住院时间更长(中位住院时间17 d比10 d, P=0.025)。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率为67.3%(35/52)。多因素分析提示, 脓毒性急性肾损伤(OR 7.9, 95% CI 1.113~55.448, P=0.039)、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OR 9.4, 95% CI 1.020~87.334, P=0.048)和降钙素原水平(OR 1.3, 95% CI 1.332~1.088, P=0.005)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甚至对目前所有全身用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高。菌血症发生前接受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是PDRAB菌血症的危险因素, 但PDRAB感染本身不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脓毒性急性肾损伤和降钙素原水平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预后。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69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5例和开腹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5年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等长期预后结果。  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171.3±43.2)min比(132.7±60.4)min, P < 0.001], 但是术中出血量较少[(86.3±61.7)ml比(109.8±74.6)ml, P=0.030]。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开腹组(23.3±12.2比19.3±9.6, P=0.02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7%和8.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6%和58.8%;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6%和56.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Ⅲ期结肠癌安全可行, 其长期肿瘤学疗效不劣于传统开腹手术。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膜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特异结合的人工生物补片作为主动脉瓣膜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健康杂种家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只, 静脉全麻、腹主动脉阻断下分别使用仅浸泡磷酸盐缓冲液的胶原膜材料或特异结合bFGF的胶原膜材料作为人工瓣膜行腹主动脉腔内移植。于术后3个月利用超声心动图对人工瓣膜的功能进行评价, 于术后6个月取材观察人工瓣膜状况。  结果  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人工瓣膜的功能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差别, 术后6个月对照组及实验组犬腹主动脉腔内的人工瓣膜均降解。  结论  胶原膜与bFGF特异结合的人工生物补片在体内的降解速率较快, 目前尚不能作为主动脉瓣膜良好的替代材料。
合理用血专栏
摘要:
摘要:
摘要:
  目的  初步了解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概况和变化。  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和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资料, 比较其性别、年龄、输血时所在科室、第1次红细胞输注前的血红蛋白值等临床信息。  结果  本研究纳入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2010年为174例, 2013年为500例。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2010年非手术科室为(67.71±11.31)g/L, 手术科室为(78.68±15.64)g/L; 2013年非手术科室为(63.75±12.41)g/L, 手术科室为(81.53±17.09)g/L; 2010年和2013年非手术科室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均为100%;手术科室患者2013年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为68.6%, 较2010年的47.7%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启动红细胞输注的血红蛋白阈值均符合我国与国际输血指南所推荐的范围, 体现本院对红细胞输注一贯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用血行为合理, 并不断完善进步。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综合、全程血液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情况的影响。  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骨科手术的7082例患者, 其中2013年3320例, 2014年3762例; 高出血风险手术2013年2178例, 2014年2322例。2014年1月起, 骨科开始全面采取涉及全围术期的自体输血技术、改进手术及围术期治疗技术、药物干预和科学执行输血原则四方面的个体化综合血液管理措施。将2014年异体输血情况与2013年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 评估新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  结果  2013、2014两年度患者性别、年龄、高出血风险手术类型及分布情况类似。2014年总手术量及高出血风险手术量均大于2013年度。2014年所有患者异体总输血量106 950 ml(713例)低于2013年121 600 ml(760例), 异体总输入浓缩红细胞单位数2543 U低于2013年2804 U。2014年异体输血总花费680 720元, 占异体输血患者医疗总费用比例0.97%(680 720元/70 287 242.03元), 占总医疗费用0.35%(680 720元/196 100 485元)均低于2013年(分别为1.04%和0.42%)。2014年平均住院日(12.46 d比12.90 d)和并发症发生率(2.02%比5.03%)均低于2013年。  结论  通过执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血液管理措施, 可以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保持高效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 减少骨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 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等指标。  结果  3989例手术患者中, 406例(10.18%)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 其中229例输注异体血, 80例输注自体血, 97例同时输注异体血与自体血。成分输血率为100%。43.60%的患者输注自体血, 自体输血量占总用血量的20.60%。2011年至2014年用血数据显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量的增长及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与2011年相比, 后3年手术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66%、9.28%、25.13%), 总用血量与人均用血量也有所增加(与2011年相比, 后3年的总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3.07%、12.91%、21.72%, 人均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10.43%、18.56%、27.81%), 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增长较明显(2014年较2011年, 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分别增长96.77%与9.83%), 但随着4年来回收自体血输入率的波动性增长(分别为4.32%、4.22%、4.65%、4.53%), 异体红细胞的输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9.19%、7.52%、6.67%、6.31%)。  结论  更多采用成分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围术期用血, 可以在手术量逐年增长和手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异体红细胞的输入, 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摘要:
  目的  分析产科围产期输血的相关因素, 以指导临床减少围产期出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分娩并输血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分析产科输血的主要疾病类型, 计算其输血率及输血量, 筛选围产期输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输血产妇平均年龄(29.8±4.8)岁, 平均分娩孕周为(35.6±4.3)周。总用血量503 U, 其中红细胞悬液293 U, 血浆151 U, 血小板59 U。输血率超过20%的疾病依次为:HELLP综合征(61.1%)、凶险性前置胎盘(57.1%)、胎盘植入(57.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7.1%)、胎盘早剥(50.0%)、血液病(41.2%)、宫缩乏力(40.7%)和重度子痫前期(24.2%)。平均输血量超过8 U的疾病依次为:急产(15.0 U)、凶险性前置胎盘(14.0 U)、胎盘植入(13.7 U)、胎盘早剥(13.2 U)和急性脂肪肝(9.6 U)。  结论  多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可诱发严重的产后出血, 甚至发生常规手段难以控制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对高危产妇进行规范诊治、采取预防性措施、及时发现出血、提高止血技巧, 是减少产后出血量, 节约血制品, 并最终取得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综述
摘要:
摘要:
协和内科大查房
摘要:
病例报告
摘要:
教学与科研
摘要:
医学新闻
摘要:
摘要:
书评
非输血内外科导论(第2版)
2015, 6(4): 266-266.
HTML (63) PDF(21)
摘要:
免疫营养的重要性
2015, 6(4): 299-299.
HTML (41) PDF(6)
摘要:
读者·作者·编者
摘要:
摘要:

【温馨提醒】近日,《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为:mjpumch@126.com,编辑部电话为:010-69154261,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